美文网首页散文生活家
一座小城的住宅楼演化

一座小城的住宅楼演化

作者: 握孩手 | 来源:发表于2017-03-13 22:21 被阅读65次

    文|守望

    1、

    我们这个小县城,历史最早的那批楼房面积不大,大多为一梯三户,分东侧、西侧和正室,每户的面积不到50平米。两个卧室,孩子居住的次卧一般会安置沙发,从而兼有会客功能;简单的卫生间,大多是蹲便,时常会反味,洗手盆也很简易。

    如果家有两个孩子,恰好又是儿女双全的好命,孩子长大后,会在各种不可能放床的位置加上一张床。

    双阳面的正室相对来说不如东西两侧。夏季酷热难耐,空气流通不畅,特别闷热。位于东西两侧的,因为夏季可以南北通风,两个卧室相对来说都比较舒适。有人说可以装空调呀。亲爱的,在八九十年代,别这么高调地提空调好不好?

    那个年代的楼房都留有烟道和垃圾道,在每一层的楼梯拐角处都开一个垃圾口。当时液化气还没那么普遍,更不用想燃气管道通往各家各户了。人们需要燃煤做饭,厨房有灶,有专用的烟道。

    一栋栋楼房和平顶的一排排小仓房相间分布,仓房分给各住房,主要是储煤和引火柴及杂物。小仓房里一般都挖一个菜窖,用来储冬季用的白菜、土豆、萝卜及水果等。

    那个年代,由于保鲜冷藏技术还比较落后,长途运输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秋季家家会储下很多越冬的蔬菜。

    楼房之间很少有绿地,全部硬化。当时觉得硬化的地面真好,下雨天,能够走在不再泥泞的水泥路。

    当时七十多平米的房子已经是大三室了,那是当时的豪宅,是本地的大干部才能分到的房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楼房还没有全部商品化,尽管它们有诸多不称心之处,也不是随便能够拥有的。

    2、

    九十年代末,偶尔会有单位集资建家属楼。由于本单位职工还没有那么多人,于是会有一些房子对外出售。

    那时的楼房变化最大的是面积增大,出现二室一厅的80—100平米和三室一厅的100平米以上的两种大户型。当时这样的大户型深受青睐,父母及孩子终于可以有自己比较私密的空间了。

    另一变化就是出现少许车库。因为当时私家车还特别少,很多人对车库持观望态度。先买车库的人得到了他行为的奖励——后来私家车迅猛发展,车库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飚升。

    不过那个年代的住宅楼还没有又专业又优质的物业公司服务,小区的空地一般就是硬化处理,偶尔有几个简约的花坛。最接地气的是,稍微大一些的空地,住户会联合开垦为菜地。那时人们觉得养花不如种菜来得更实惠。

    3、

    宽敞明亮的房间居住时间久了,也会出现室内审美疲劳。室内的住户放眼望去——面积最大的是水泥硬化路面、一排车库、一排仓房,还有零星几棵小树和打理得不怎么景气的花坛。夏季,住户来到室外,走在炎炎烈日下,硬化地面像个巨大的散热器,烘烤着每一个行走在它上面的人。

    大约又过了十年,由于乡下学校因为生源骤减,开始合校。孩子的上学问题,加上青壮年的就业问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带动城区扩建,新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时人们不仅关注楼房的建筑质量、室内的格局,还关注整个小区的绿化、休闲环境。售房时,小区的环境和物业管理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

    4、

    不论住宅楼的内外怎么变化,入住人之后,有了人气,一处没有生命的建筑才变成了充盈着丰富感情的家。

    想起杨绛先生的家,室内没有装修,简单的白色墙壁,阳台上面放着几个花盆。杨绛先生曾写过:“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因此她家是几百户中唯一没有封闭的阳台。

    豪宅也好,陋室也罢,如果住户的内心足够平和、丰富,住在哪里都会心安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座小城的住宅楼演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oq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