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上)

作者: 蓝天白云XM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22:51 被阅读379次
    我的初中(上)

    在延庆永宁机场的时候,我们住在山窝里。远远望去,周围的几座山都是光秃秃的,走近一看,山上有石头和小草。

    有一天清晨,父亲带领我和我哥去爬山,天气有点凉,我们一口气爬到了山顶。我边喘着粗气,边往山下看,景色真美!山下是一座小村庄,一幢幢民房静静地矗立在晨曦中,屋顶是青灰色的,烟囱里冒出的白烟笔直的升向天空。此时太阳还没升起,灰色的雾霭和天空溶为一体,好美的一幅风景,真想朗诵一首诗。

    后来才知道,这个村庄叫新华营,我读初中的学校就在村庄后面的山脚下。

    1.钻山洞

    从机场小学毕业后,初中我们是在新华营中学读的。学校比较远,我们首先要穿过一个山洞,然后向左走,沿着山体转个弯,再走一段路,就到学校了。

    路远我们不怕,怕的是过山洞。这个山洞很长很黑,里面没有灯,我们几个同学结伴而行。一开始我们还点了火把进山洞,走到山洞中间的时候,就能看到山洞的出口了,看到出口的亮光也就不害怕了。

    我跟刘劲松和黄海都住五排房,所以我们仨个人总是一起走。王菊、才微微和王云香住在一起,所以她们仨个一起走,耿迎和祝涛两个男同学也常和她们一起走。有时,我们俩队人马碰上了就更热闹了。

    耿迎同学喜欢搞点恶作剧,吓唬一下女同学,刘劲松同学也把耿迎伏击了一回。

    我的初中(上)

    2.钻地道

    我们很快就和农村的孩子打成一片。新华营学校的旁边有个地道,村里的孩子土生土长,对这个地道了如指掌。有一天,出于好奇心,我们在他们的带领下,也钻入地道,来了一次冒险。

    这个地道口比较隐蔽,利用山坡的地形,巧妙的挖了一个地道,地道进口被很长的杂草遮挡,带路的同学点着火把走在前面,我们跟在后面。进地道要弯着腰走。

    地道的主干道两边又挖出无数小洞,可供人休息、藏身。地道比较长,中间还有叉路,不会走的话,可能钻进死胡同。又有男同学在地道里起哄,吓唬女同学,人为制造恐怖气氛。所以,我们赶紧出来了。

    出口是一口枯井,上面还有辘轳。我估计这个地道是抗日战争的时候遗留下来的产物。

    我的初中(上)

    这是祝涛同学在山洞出口照的,这个姿势挺帅!

    3.出黑板报

    小时候我喜欢画画,刚开始只是在学校黑板上画个小人头,那时候流行口中念着一首打油诗,一个小人头的五官就画好了。后来就在我家的小黑板上画,北方的冬天,水蒸汽在玻璃上形成一层雾,我用手指在玻璃上画小人、画花朵,渐渐的越画越好。

    在新华营中学,第一次出黑板报,我在黑板报中间画了一个小女孩,隔壁班见了,也画了一朵大花。

    有一次,我在学校后面的山坡上,看见一朵不知名的美丽小花,我把它连枝带叶,照着它自然生长的模样画了下来。后来,又把它画到黑板报上。黑板报办的不错,吸引了同学们来猜谜语。

    在新华营中学读了半年,我们又搬到了吴坊营中学。我和刘劲松在一个班,我俩负责出黑板报。黑板报的内容,有一部分是从我爸给我买的《我们爱科学》等杂志上挑选的。刘劲松字写的好,他负责写字,我负责画图。

    我们俩很认真,平时没时间,就利用周日休息去出黑板报。黑板报办的不错,老师们从我们班路过,都要来瞧上一眼。

    我的初中(上)

    4.我们的历史老师

    我们的历史老师姓黄,其实就是大院里韩梦华和韩梦玲的妈妈。她是广东人,所以操着浓重的家乡口音。

    她曾教过我们一首历史朝代的顺口溜。

    夏商周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连隋唐,五代十国北南宋,辽西夏并金,还有元明清。

    每当有人问我,哪个朝代在前,哪个朝代在后,我就把这个顺口溜念一遍,很管用。每次历史考试前,老师都会把重点复习一遍,课后多背多记就能考出好成绩。

    有次考试前几天,一个高个子本地女孩向我打探考试题目,她以为我成绩好,是黄老师把考试题目告诉我了。我说没有的事,然后我告诉她一道很可能会考的大题,结果真被我猜中了,这样更坚定了她的想法。

    我的初中(上)

    5.借书

    本地农村的同学,家里条件都不怎么样,她们长这么大还没看过童话书。我就把我小学看过的童话书借给同学看,同学们争相传阅。最后回到我手上的时候,童话书的封面已经没有了,代替它的是一张牛皮纸。

    初中放寒暑假的时候,我没事就跑去父亲所在的大队部玩儿。大队部里有个人,收藏有一些图书。我跟他借过《水浒传》上、下集,很厚的两本,里头好多繁体字,要连蒙带猜的。我被梁山好汉们吸引,从头到尾把书看完了。

    后来又找这个人借了《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个有好几集呢!我也被福尔摩斯的聪明才智所吸引,看得津津有味!

    我的初中(上)

    6.学骑自行车

    上了初中,利用暑假我就开始学着骑自行车。我家的自行车是有横梁的老款式,所以很不好学。我先学会了溜,再练会了蹬半圈,然后学会了骑车。

    为了教会我骑车,我哥可费了劲了。我在上面骑,他在后面扶着车保护我。记得有一次在电影院前面的平地上练车,地面有一块砖头,我不会躲,也不会刹车,直接撞上去了,然后摔倒了。

    学会了骑车,再学上车,上车比骑车还难。从前面上,右脚要尽量缩起来,姿势不好看,但容易掌握平衡。从后面上,姿势好看,但平衡不好掌握,感觉象练杂技一样。

    最后一步学刹车和下车,先学被动下车,然后学主动下车。被动下车就是先刹车,车身一倒,立刻用腿支撑,这样人𣎴会摔。

    我的初中(上)

    7.骑车上路

    我刚学会骑车,我哥就带我上路了,先去了永宁镇。我哥找邻居借了一辆车,这样我们一人骑一辆自行车,他在前面带路,我在后面跟随。想想那时胆子可真大,途中有不少危险因素,幸好我命大,不然不会在这里写文章了。

    我们从小路插到吴坊营那条大路上时,我没减速就横穿马路,可以用横冲直撞来形容我,如果刚好有一辆车开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回来的路上,又有呼啸而过的大卡车,紧挨着我身边驶过,心里好紧张呀,幸好我沉住了气,紧紧抓着车把手,没摔倒。

    主动下车还不熟练,我哥又带着我去了更远的地方,延庆一中。路远倒不怕,马路很平坦,一条路通到底,路两边是高大整齐的白扬树,典型的北方康庄大道的模样。

    我们骑得很顺畅,进了延庆县城,麻烦就来了。由于下车不熟练,还把别人停在路边的车撞倒了,然后连锁反应,倒了一排车,赶紧把别人的车扶起来,怕挨骂赶紧溜。

    总之是有惊无险,瞒着家长去的,我哥把我平安带回来了。其实尽管有危险,我心里还是特开心的!

    我的初中(上)

    8.一篇作文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写过一篇作文,由于是带着感情去写的,一不小心还写成一篇散文了。

    语文老师认为写的不错,她拿来一个新作文本,让我重新抄一遍,她要拿去投稿。作文内容是写我哥,在寒冷的冬天夜晚寒窗苦读的事情。

    寒冷的冬天,墙壁上都结了冰,夜深了我哥还在看书。我妈说:"志强,早点睡吧!"

    我哥说:"好,再看一会儿!"

    我哥也是在吴坊营中学读的初中,后来考上重点学校延庆一中,为学校争了光。

    高中毕业,他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河海大学》,又叫《华东水利学院》。他是我们大院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我们全家都特别高兴。

    我的初中(上)

    9.一个人过山洞的日子

    我们那时没什么学习压力,有一天,我跟刘劲松和黄海三个人没有走山洞,我们翻山回家,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美。他俩在山上捉到一只大蚂蚱还送给了我,它是我家母鸡的最爱。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我们上初二了,由于吴坊营中学没开外语课,刘劲松、王菊和王云香等同学转学去了旧县中学,在团山那个方向,那里开了俄语课。我父亲那时已经在做转业准备,所以我没有转学。

    少了刘劲松和黄海这两个保镖,一个人过山洞真是很害怕,但也没办法,这条路最近,只得摸黑壮着胆子过山洞。

    有一天早上,我刚走出山洞,就发现洞外站了一个年轻小兵,他面无表情,突然张开双臂要拦截我的意思。荒山野岭的,周围没有一个人。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脑子里崩出一个想法,冲过去!

    我突然发力,用百米冲刺的速度从他身边跑过去。沿着山间的小路跑啊跑,跑出好远,我才回头看一眼,还好年轻小兵没有追上来。我继续跑,跑到山下,向右转个弯就到学校了。

    此后,我爸多了一个任务,每天早上护送我过山洞。放学时,我就跟黄老师一起回来。多年以后,我做梦还梦见那个山洞,还记得山洞中间有道白色的石膏线。

    我的初中(上)

    10.别了,山窝窝!

    1982年底,就要离开山窝窝,回湖南老家了。从我五、六岁来这里,到十四岁离开,生活了九年的时间。我在这里成长,有过欢笑,有过泪水,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

    有一天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山沟沟旁边,望着远处的群山发呆。就要离开这里了,我要多看两眼,把山窝的景色印在脑海里。

    大喇叭里候宝林正在讲相声扔靴子,相声讲的很好,但我笑不出来,一想到要离开这里,我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对它们有感情。

    我的初中(上)

    蒲公英是山沟里的常见植物,大院的孩子们就象蒲公英的种子,飞到祖国的四面八方,落地生根了!

    注:文章中的照片是我哥初中、高中的毕业照,还有两张是在大学门口拍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初中(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po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