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2017全年过得浑浑噩噩,新年计划只完成了必做的几项。
年底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手账的分享,作者将自己的全年计划分为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我深以为然,并立志自己也要做一个类似的手账。
直到1月中旬的时候我逛街凑巧进了一家文具店,才顺手买了几个漂亮的本子和几只不同颜色的笔。当晚我列了自己的年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之后每天我将明日计划完成的事项记录下来。
网络上的手账非常漂亮,而我自己的手账幼稚得像幼儿园小朋友的独立作业。
尽管我已经把事项执行时间预留得非常宽松,给自己非常多的娱乐和休息时间,但完成情况还是不太理想,有时候甚至只能完成一半计划。手账记录到第四天的时候,我因为在一件事情上用了远超预期的时间,导致手账中断了两天。结果截止今天,我的手账记录都没有继续下去。
2
计划没有及时执行,很多时候是因为没办法得到及时的正向反馈。
现在洗衣服并不会比明天再洗衣服给我带来更多的成就感,至于明天是否有可能有别的事项会挤占洗衣服的时间,潜意识并不会想那么多。读书、健身等长期事项更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没有有效的督促,就更没有动力去从琐事中挤出哪怕并不多的时间。
遗憾的是,意识到这些并没有什么用。我很早以前就看过很多关于计划和时间管理的文章,但依旧变成了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
痛定思痛,我总结了自己计划执行如此失败的表象原因:
随手可做的事情不做,攒到周末一起做。
做完饭擦橱柜台面只要半分钟,可是常常懒得做,等到下次做饭必须清洁台面的时候,油渍往往已经干结,需要反复很多次才能擦拭干净。
清理擦地机只用一分钟的时间,但一次不清理第二天就没办法用,直到地面脏到看不出颜色,反而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更经常发生的是,我将这些平时随手就可以完成的事项全部都推到了周末,把大块完整的时间浪费在了本可以在零散的时间完成的杂事上,导致大块完整的时间也没办法用在别的积极有趣的事项上。
需要进行的事项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导致一再拖延。
去年我计划去做肠胃检查。我并不太着急,所以也没有给自己定一个具体的时间,结果整整一年过去,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去。
我并不太忙,但还是常常忘记浇花、换床单、清理冰箱,所以常常看到绿萝因为缺水耷拉着叶子、床品两三个月都忘记更换、冰箱深处的苹果已经完全坏掉了。
对自己的期待过高但实际上并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我周末早上往往很难起床。常用的新闻软件已经翻不出感兴趣的新闻,手机游戏也早已没有体力,我不敢看电影也不敢看书更不敢出门,因为我知道我有一大堆琐事必须要做(包括平时累积下来的一堆家务)。但因为积攒得太多,我内心深处并不相信我可以做完,索性破罐破摔,一件也不想做。等到终于下定决心起床,往往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事项完成的进度也因此拖后很多,更加印证了“我做不完”这个想法。
手账也是如此。我期待做出精美详细的手账,结果又丑又简陋,完全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稍有差错,手账计划也就顺势流产了。
3
有了具体的痛点就可以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了。
供人洗心革面的元旦过去了,农历新年过去了,甚至新年的结束标志正月十五的周末也已经过去了,2018年已经过去了六分之一。我又重新做了全年计划,列出了每日必做的事项、非日常所以经常拖延的事项、从来没做过但想要花时间来做的事项和想要减量的娱乐事项。
界面新闻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我按照“一分钟法则”过了一周,整个人生都亮了》。文中提到:“如果一件事情需要花的时间不到一分钟,那么现在就去做。”我计划新的一年遵照执行。
另外,我把需要进行的单次任务指定执行日期,在日历上将经常拖延的事项制定成周期性任务,这样任务即便没有当天完成,至少也不会等到难以忍受才进行处理。
我将想要花时间来做的事项插入原来的娱乐事项时间中,重新整理自己的时间,计划一点点改变自己。
如果我再意识到明明有许多事情要做但依旧躺在床上毫无意义地刷手机,我将想办法及时调整我的期待。如果有十件事等着我去做,我会先逼着自己起床做其中的一件事。如果做完后仍然不想做其他事项,干脆将计划改至下个周末,总好过什么也没有做。
4
我向来是不太相信我的意志力的,所以我并不知道我的新年计划能够坚持多长时间。
但我相信没有计划就一定没有改变。
我期待能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期待看到一个更好的我,期待到今年年底的时候,我不会继续感慨自己几乎什么也没有做。
那时候,当我重新翻看这篇文章时,我又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2018年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你的新年计划做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