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遥远的地方

作者: 王浩南 | 来源:发表于2017-02-24 10:54 被阅读41次

    心绪散散的,脚步懒懒的,秋日下午的阳光也懂你似的,穿过层层树叶照射在一面破旧的老墙上,树影斑驳。你也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呆呆的站着,目光温柔平和,内心起了些许波澜。想到了一个地方,哪里有很多看得见的历史,感受的到的古老时光。它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它叫喀什。

    喜欢旅行,每次出发前心里总是激动,总是亢奋。但有一个毛病,快到最后一个目的地的时候,心里就会有点感伤,不想到哪里去,只想在路上的时间长一点,因为自己知道,到那个地方就意味着,这次旅行结束了。总有万般不舍,可也要回家。这次的最后一站是喀什,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地方,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于新疆,于中国,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也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   

    喀什

     来这里的路,是新藏公路,走这条路纯属是自找苦吃,也可以说是找死。这条路经阿里几百公里的无人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处可达5000多米。一路上条件艰苦,气候变化无常。多不是平坦的道路,多是山路,土路,沙石路,多年冻土层,有的地方路基也已损坏。

    在西藏日土县多玛乡,逗留了一晚上,第二天准备要走,就去多玛乡检查站哪里去搭车。天气有意挽留,一时大风裹卷着大雨而来,下的就跟冒了烟似的。气温骤降,本来就很冷,在这里分明已是冬天,虽说是六月份。幸好检查站点起了火炉,就过去烤火。雨还在下,风还在刮,并且没有要停的意思,还从检查站人员哪里听说,前面因大雪而发生了交通事故,暂时不通车。心想,今天是走不了了。就在炉子旁烤火,找点温暖,工作人员还给了杯奶茶。趁着雨下的小了点,就回到了小旅店,吃中午饭。这时,雨势变猛,又下了很长一会。终于天公作美,出了太阳,一时竟感觉热了起来,这就是高原的天气,很是调皮。这时进来了,六个人进来吃饭,听到它们在聊天,听到了他们里面有山东的,然后我们说了情况。还是出门在外,老乡比较靠谱,让我们跟着他们走,很是高兴,天放晴,心里也放晴。

    前方路已通,就这样,从多玛乡出发了,坐在大卡车上,走在新藏公路上,这是在以前从来没想过的方式,在认知里新藏公路也仅仅是存在于地图上的一条路,但在多少年后竟然真的会走在上面,中国海拔最高,最险的一条路。坐在大卡上,大卡行驶在这样的路面上,颠簸是在所难免的,而且车速不可能太快,开这种大卡真的需要勇气和技术,在路上不难看到,有的车翻到了悬崖下,哪里路面很窄,拐弯处又多,需要太多的体力跟精力。所以一般都是搭伙两个人开,一个休息一个开,然后这样轮流。车行驶到一个很直的路段时候,司机大哥心想,路面情况看的见得都挺好,就加速,路面看似很好,实则不然,发现不好时,急踩刹车,但为时已晚,连车带人还有车里的东西,都飞了起来,一点也不夸张的说。这一震,把大卡引擎盖上的螺丝震掉了,大卡引擎盖自动打开了,而且左边窗户玻璃只能升到五分之三的位置,被震的脱了轨。然后又要经过一段暴风雪的路段,下雪能让你感到热,你想想这雪有多大。在此之前我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司机大哥只能一边遮挡窗户一边开车,有心帮忙却也无从下手,只能心里祈祷赶紧过去这个路段。  

    北京时间七点三十七分,大卡行驶出了暴风雪路段,刚才罩在天空上的黑盒子不知被谁拿走了,天空放亮,挡风玻璃上的雪也迅速融化了,玻璃变得崭新明亮,前方很远的天空上,云层层次分明,上面一大团,很厚重,下面薄薄的一层,两层与山相融,竟也分不清哪是云,哪是山了,只是远远的看上去,像是大海啸。

    经过了一夜颠簸,终于到达了叶城,从叶城不做停留,就继续赶路,在高速路上,拦了几辆车,断断续续的向前走。最后搭了一辆车给了司机一定的车费,顺路正好到喀什城里。两天才到喀什,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在没来之前,在我意识里喀什比拉萨都陌生。它太过于遥远,太过于异域。就找了一家青年旅社,叫骆驼青年旅社,如果有去的,就住那里吧,挺好的。

    对新疆所知甚少,对它的了解也仅限于那年的新闻,因不好的事情让全国人民,人心惶惶,好像新疆成了一个可怕的地方,有认识的人屡次说,别去哪里,那里不好。我说我不信,难道不会改变吗?难道哪里的人就这么不喜欢稳定吗?我要亲眼看看到底有多可怕。来到这里后,我被这里吸引了,比初次见到拉萨时更深刻,虽说天气闷热,但也不让人难受,至少晚上气温会很舒服。虽然在这里有时差,但也并没有因为此事而困乏,相反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睡到十一点,晚上到一两点才能睡着。晚上大部分时间,你就留着逛夜市,在喀什噶尔老城里,在艾提尕尔清真寺对面,绝对吃货的天堂。白天你就留着去逛大巴扎,去香妃墓,就是《还珠格格》里的香妃,当然有些地方是必须去的,比如慕士塔格峰、胡杨林、红其拉甫口岸。但我并没有打算去,当时没有这个计划,而且还要回家。

    在喀什待了四五天,在哪里挺舒服的,多半时间在睡觉。没有去很多名胜古迹,就在喀什噶尔老城附近转了转,去了大巴扎,去了夜市,去了高台民居。中国很大,每个地方都各有特色,生活方式和建筑也不同。在喀什噶尔老城东南几百米的地方,有些破旧的房屋别有特色。后来一了解,这就是高台民居,故名思意,就是建在高台上的居民区。这是维吾尔族聚集区,依崖而建,土木为基,依次排列搭建而成。内地一般都是用钢筋混凝土,这里全是土房子,竟也如此结实,已有几百年历史了,还有几千人居住在此。在青旅认识了一朋友,在喀什大学读研究生,她说对这里很熟悉,所以由她带领我们去。走在一条小路上,迎面走过来了一个身材修长,身穿红色长裙的维吾尔族女子,在如此破旧的老房下走过,古老与现代的碰撞,竟会让人如此的心神荡漾。直到进来才知道,不熟悉路的人进来,真的会迷路。从外面看,房屋层层叠叠毫无章法可言,进来了解才知道,这完全是古时智慧的结晶。为了解决用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他们用家族里每增加一人,就在祖辈的房屋上建一层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些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路,就像迷宫一样。后来了解才知道,看地面上的砖就不会迷路,凡是铺六角形砖的路是活路,铺长方形砖的路是死胡同。这里面一家挨着一家,但不拥堵,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虽然这里成了旅游景点,但居民好像并没有收到打扰,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生活,并不对游人厌恶。如果你拿相机对着他们拍照,他们不怕生不反感,他们还会对镜头坐着各种鬼脸。这里的小孩子也很热情,他们会对游客说声亚克西。

     从一个享有盛名的制陶人家里参观完出来后,碰上了一个小女孩,也就五六岁的样子。穿着红色的裙子,站在老墙下面,看我们五六个人走过去,并没有害怕和羞涩,没有立马跑到家里大人身后,她安静的站在那里,看着我们走过去。我走到他面前,蹲下身问她叫什么,她轻声的回答着,一看就知道她是维吾尔族人,我被她那双大眼睛里所表露出来的平和所吸引。她用略显笨拙而又可爱的动作,想扎起头发,相机是来不及了,我赶紧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忍不住说一声,维族的小孩很漂亮。这样的建筑是没想到过得,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没想过,但去的地方多了,眼界就大了,遇见的美丽事物多了,心也变得敏感了。

     这里天空总是阴阴得,天气总是闷闷的,雨水是基本没有的,但生活在这里是十分惬意的,这里有馕有羊肉串,就想小品里吆喝的那样,好吃不贵很实惠。

     后来听说,这地方要拆了,这种存在了几百年的生活方式要改变了,这也是必然的趋势,但我不相信这些古老的建筑已没有存在的意义,我不同意它们就应该被所谓的文明代替。  

       


    我在喀什等一场雨,却等来了满身泥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哪遥远的地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tw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