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在先
周末花了点时间看完了《设计师要懂心理学》,收获了很多idea。产品经理也需要懂一些设计的相关东西,更何况Glen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幽默的产品设计师呢?哈哈。这里整理一下读书笔记分享给大家。
人如何观察
(1)眼见非脑见
眼见非脑见,大脑总是会解析眼睛看到的所有信息。大脑每秒要接收约4000万的感官信息输入,并试图完全解析出它们的意义,所以它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猜测我们看见了什么。人的视觉是二维而非三维的:在视网膜上,即使是三维的物体,呈现出的映像也是二维的。
(2)整体认知主要依靠周边视觉而非中央视觉
对于识别具体的物体来说,中央视觉是最重要的,但对于认知整体场景而言,周边视觉更为关键。人们看电脑屏幕时会用到周边视觉,而且经常只扫一眼周边视觉区域便以此判断整个页面的内容。
(3)人在识别物体时会寻找规律
人会不由自主地寻找规律,即使没有规律,人们也会主动创造规律。人类能识别24种基本形体,它们构成了我们能看见和辨认的所有物体。多用二维元素,少用三维元素,因为大脑以二维形式接收人眼观察到的信息。
(4)大脑有专门识别人脸的区域
喜欢看脸是人的天性。人在观看网页的时候,首先会对人脸作出识别和反应,因为人脑里有专门识别人脸的区域。如果网页上的人眼看着旁边的位置或产品,那么人们往往也会看向同一处,但未必关注,只是看而已。
(5)略微侧向俯视是想象物体的标准视角
人们从标准视角识别物体的速度总是最快的,即使平时未必总用标准视角看它们。
(6)人根据经验和预期浏览屏幕
人们对想看的内容及其位置有先入为主的心智模型,预先设想了各内容在电脑屏幕和使用的特定应用、网站上应该出现的位置,并且带着这样的心智模型看屏幕。
(7)物体会提示人们应该如何使用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电脑屏幕上,如果想让用户使用一个物体,就要保证能够让他们轻易地察觉并理解它是什么,明白应该怎么用。
(8)人们可能会对变化视而不见
如果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没有预期可能发生其他改变,就很容易忽略实际发生的变化。如果你要保证用户注意到界面上的某处改变,应该增加视觉提示或听觉提示。
(9)人们认为相邻物体必然相关
如果两个东西距离很近,那么人们就会认为它们之间有联系。产品设计上,无关内容间距要大,相关内容间距要小。
(10)红蓝搭配难以阅读
在同一页面上,避免使用红蓝或红绿搭配。红色背景上不要使用蓝色或绿色文字,蓝色背景上不要使用红色或绿色文字。
(11)9%的男性和0.5%的女性是色盲
设计配色方案时,请考虑使用所有人都能正常识别的颜色,如不同色度的褐色和黄色。避免使用红色、蓝色、绿色。如果使用颜色来代表特定含义,应该同时使用另一种区分方案。
(12)色彩含义因文化而异
只有少数颜色是世界通用的,如金色在多数文化中都代表成功和优质,而大多数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人如何阅读
(13)大写单词难读之谜
我们是通过识别单词或词组形状来阅读的。人们认为全大写是大声强调的语气,也不习惯阅读,因此尽量少用。
(14)阅读与理解是两码事
人经常阅读,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取决于此前的经验、阅读时的视角和阅读前的说明。别指望用户阅读时能记住特定信息,要写上有意义的标题,这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15)人借助模式识别不同字体的文本
从可读性来看,只要不是花哨得难以识别,用什么字体并不重要。装饰性太强的字体会干扰大脑的模式识别能力。当人们感觉字体难读时,会把这种判断转嫁到文本内容上,认为内容本身难以理解或难以实现。
(16)字号很重要
选择足够大的字号,以方便各年龄段的读者阅读。不仅老年人需要大号字,年轻人也会抱怨太小的字难以阅读。
(17)电子阅读比纸质阅读更难
计算机屏幕上要用较大的字体,以减轻眼疲劳。应该把文字分成几块,并使用着重号、短段落和图片。加大字与底色的对比度,白底黑字最易读。
(18)每行字较多时读得更快,但人们偏好短行
长行更易读,因为打断扫视和凝视连续性的次数更少,但人们更喜欢短行阅读。如果阅读速度很重要,就用较大的行宽。如果阅读速度不那么重要,就用较小的行宽。
人如何记忆
(19)短期记忆是有限的
不要让人们的记忆处于不同位置的内容,比如读取某一页上的文字或数字,然后再输入到另一页上(如果你这么干了,他们很可能会忘记信息,因此信心遭受打击)。如果要让人们使用短期记忆记东西,那么在完成任务前别让他们做其他事情。
(20)人一次只能记住四项事物
人一次能记住4件事或者处理4条信息。能把展示给用户的信息限制在4条固然好,但也不必强求,可以归类或分组的方法展示更多信息。
(21)人必须借助信息巩固记忆
人们基本上只有两种方法可以把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一是大量重复,二是把新信息与熟悉事物联系起来。人们通过图示来储存和读取长期记忆。
(22)再认比回忆更容易
别让用户回忆信息,在熟悉环境中再认事物,比回忆默写更为容易一些。
(23)记忆占用大量脑力资源
思考、记忆、加工、表达和编码信息需要占用大量的精神资源。人在睡觉做梦时,大脑其实还在学习、巩固白天的经验。特别的是,大脑会巩固新记忆,并根据白天获取的信息建立新的联系。
(24)回忆会重构记忆
每当回想时,记忆都会重构。记忆并非存在大脑深处的电影,也不像硬盘上存储的文件。记忆是一回想就会放电重建的神经通路,因此产生了一些有趣的效应,比如,每次回忆时,记忆都会改变。换句话说,人无法准确记忆过去的言行和见闻。
(25)忘记是好事
大脑时刻都在决定应该记住什么,忘记什么。这些决定未必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总体来说,这些决定(大部分都是无意识的决定)能让你活得好好的。产品设计时,注意考虑遗忘的因素。不要指望用户能记住重要的信息,而应该在设计时提供此类信息或提供便捷的查找方式。
(26)最生动的记忆是错的
当你知道有人经历了重大或创伤性的体验时,应当记住两点:第一,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记忆是真的;第二,那些记忆不都是真的!
人如何思考
(27)人更擅长处理小块信息
大脑一次只能有意识地处理少量信息(据估计,人每秒约处理400亿条信息,其中只有40条是有意识加工的)。每次只展示用户当前需要的信息,可以避免信息过量给用户带来的不适,同时还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点击次数并不重要,人们非常愿意点击多次。如果用户在每次点击时都能得到适量信息,愿意沿着设计思路继续查看网站,那么他们根本不会注意到点击的操作。
(28)有些心理活动难度更大
理论上,你可以使用户接受三类要求,也就是承受三类负荷:认知负荷、视觉负荷和动作负荷。从人机工程学视角来看,负荷所花费资源从多到少排列:认知、视觉、行动。若你需要增加几次点击,但用户可以因此减少思考或记忆内容,那就是值得的,因为点击的负荷比思考的负荷小。
(29)30%的时间人会走神
人集中注意力处理一项任务的时间是有限的,应当假设他们经常走神。务必建立提示用户位置的信息反馈,以便他们回过神来之后,能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浏览。
(30)人越不确定就越固执己见
不要证明别人的观点是不合逻辑的、没道理的、不明智的。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他们的信念更根深蒂固。不要花费大量时间尝试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改变他人观念的最佳方法是让他们先认同一些非常小的事情。
(31)人会创造心智模型
在设计领域,心智模型是人们脑海中对万物的解析。通常在使用软件或设备时,人们就非常快速地创建出了心智模型。他们的心智模型来自于过去对类似软件或设备的使用经验,也来自于他们对该产品的猜测、 间接听闻以及直接使用经验。心智模型是会变化的,人们用心智模型来预知系统、软件或其他产品的用途或用法。
(32)人与概念模型交互
心智模型是人在脑海中对交互对象的设想模型,而概念模型是通过真实产品的设计和界面传达给用户的真实模型。如果产品的概念模型和用户的心智模型不匹配,那么这个产品或网站将会很难学习,很难使用,甚至不被接受。
(33)故事是人处理信息的最佳形式
故事非常有效,它们能把注意力牢牢抓住,还能帮助用户处理信息,向用户暗示因果。任何时候只要你想沟通,总有适合的故事可讲。如果你想让用户自然地得到因果关系,就编个故事吧。
(34)示范是最佳教学模式
视频是最有效的线上示范方式之一,它将动作、声音、影像结合起来,不需要阅读,所以更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提高用户参与度。
(35)人天生爱分类
人们天生就会分类,学习对周边事物进行分类,就如同学习母语般自然。当面对大量信息时,人们也会自动开始分类,人们把分类作为理解周遭世界的一种方式,特别当他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时。谁分的类不重要,关键是分得好不好。
(36)时间是相对的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越多,越觉得时间流逝得快。如果人们觉得时间紧张,就不会停下来帮助他人。尽量让完成某项任务或显示信息所需的时间保持一致,以便用户相应调整自己的预期。为了让处理过程显得短一点,把任务拆分成几步,并让用户少动脑子,因为进行心理活动会让人感觉过了很长时间。
(37)四种创造力
创造力有多种类型,你在设计一种培养创造力的体验时,首先要决定准备培养哪种类型的。培养刻意的认知创造力需要大量的相关知识和时间。培养刻意的情绪创造力需要安静。培养自发的认知创造力需要暂时放下手中的问题。自发的情绪创造力一般不能成为设计培养的对象。
(38)人可以进入心流状态
不管从事什么活动,此刻你都全身心投入其中,所有其他事情都暂时抛开,你对时间的感觉变了,几乎忘了自己是谁、身在何方,这就是心流状态。如果你的设计试图引发用户的心流状态,那么:让用户在操作中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把很难的操作拆分成几步,既要让人们认为当前的目标可以完成,又不能让他们觉得太简单;给用户持续的反馈;尽量减少干扰。
(39)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东亚文化强调人际关系和集体,因此东亚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习的是关注内容。西方社会更注重个人主义,所以西方人自小学会了关注中心物体。如果产品用户来自不同文化和地区,那么你最好在多个地区都进行用户调研。
产品经理Glen,华为、欢聚、迅雷工作经历,有缘看到这篇文章,交个朋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