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年,各大国企施工单位在招聘网,开始大量招聘专家级的总经济师,同时各公司高管之间互相推荐人脉,年龄不再是分水岭。
不是说45岁以下的都不要吗?
原来,骡子和马遛了一圈儿发现,世界真的就是丰富多彩的,虽然缺了谁都行,但是怎么地球真的就转的那么慢了!
50万年薪的高管不如20万老员工处理能力强,大事小事开会决策,老板说,找你来就是解决问题的,什么都让我决策,公司要你何用?
“让35岁成为危机,45岁以下的不要“,只是适合it行业和虚拟业务行业,需要跟进最新热点或者产品创新甚至体力和精力。看似是对的,但华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CEO罗伯特.艾格在69岁重新掌舵又说明了什么呢?
大多数企业都是实体企业,在舆论导向之下,无论国企还是私企,无一不追风让老人下台,年轻人上台,结果发现,拐棍消失了,站都站不起来了。
高薪聘请年轻人来管理,一味追求所谓年轻化,没错,世界属于年轻人。
但是,“年轻”并不等于“能干”,如果不能够足以胜任,一刀切青黄不接有可能换来的是企业的消失,这一点儿也不耸人听闻。
【精英姐说】
私营企业真金白银聘国企40岁年轻人当高管,而大国企却纷纷回归,网罗专家级的人才,年龄不再设上限,这种现象值得思考。
“35岁危机”“45岁危机”已经延续很长时间,很多企业,由于决策失误,使公司遭受损失;
战略性方向错误,使企业失去市场,路子越走越偏。
尤其是施工企业,如果连总经济师都不会算账,年轻有何用呢?靠实体生存的企业,离真亏损也就不远了。
大家以为呢?
关注@姐是商务精英,每天读书十分钟,看职场的人和事,写有态度的文章,共享商务管理心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