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某好友聊天,好友说到单位有个同事总是针对她。问她对方都做了什么针对她的事,她又答不上来,只含糊地回了句那个人不怎么喜欢她。
“拜托,亲,你既不是美元,也不是人民币,为什么所有人都要喜欢你啊?而且,别自恋了好吗?大家都挺忙的,哪有没工夫针对你啊!”
朋友被我气得差点晕死过去。不过话说回来,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时候不都是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并不清楚自己是谁,只能从父母(或其他照料者)那里获得对自我的认识。
倘若父母一直给予我们持续积极的关注,我们便会对自己产生稳定的认同感,认为自己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好的”、“值得存在的”。
相反,如果照料者是被动消极或者变化无常的,我们便会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
这种怀疑令人难以忍受——试想一下把自己看作一团形状不明的烟雾。这势必会带来一种强烈的虚无感,一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这些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孩子逐渐长大,需要不断地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对自我的认知。就像照镜子一样。
然而很多时候,或者说绝大多数时候,这些所谓的“镜子”并不是平常的镜子,而是哈哈镜,于是他们便错把经过扭曲后的形象,当成了真实的自己。
对于其中的某些人来说,自己生活的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看法,如同舞台上的演员,卖力地表演只为得到台下观众的掌声。
习惯性地为了迎合他人的心意而违背自己的意愿,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去换取别人的赞许和感激。
他们不知道,如何为自己活。
然而,这还是不是最可怕的,起码对于这些人来说还不是——最可怕的是,费劲巴力地讨好以后换来的却是轻视和嘲讽,那才真是叫人三观尽毁、“从此怀疑人生”呢!
当然,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完全不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但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别人的想法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别人的看法始终是“别人”的。
就像文章开始我对朋友说的那句话,你既不是美元,也不是人人民币,凭什么要所有人都喜欢你?
其次,别人的看法始终只是“看法”。
用叔本华的话讲,那些看法只是他人头脑中的观念,本身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当这些看法作用于某事,进而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时,这些看法才是值得被我们考虑的。
否则,哪怕别人心中对我们的爱憎犹如万马奔腾,与我们又有何干呢?
再次,我们自己也要保持一个觉察:正如善良的人看其他人也是善良的,自私的人看其他人也是自私的,我们所以为的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又何尝不是内心最深处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某种看法?
站在哈哈镜面前的我们,其实本身也是一块哈哈镜。
最后,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正如德尔斐神庙的大门上所写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
如此我们便不会轻易被外界的人事所左右,更可以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找到一份确实的安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