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还乡手记”非虚构故事大赛
#还乡手记#那个回得去的故乡,能否寄托返乡老年人的养生愿望和田园

#还乡手记#那个回得去的故乡,能否寄托返乡老年人的养生愿望和田园

作者: 韋珛羣 | 来源:发表于2018-02-27 20:38 被阅读0次
    两年前,我的父母开始“返乡”,回到了他们阔别三十多年的故土,我也在春节回乡过年

    01

    今年春节,我回到了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阜龙乡新村过年。

    那是我父亲出生成长的地方,我也在那里出生,不过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跟随父母离开了此地,到县城生活。

    两年前,退休后的父母开始“返乡”,回到村子里在原来的老宅的土地上,盖起了房子,还开辟了菜园子,养起了鸡鸭鹅。

    从那之后,他们为了照顾这些“小生灵”,当然也为了养老,换另一种方式生活。开启他们从未设想过的“田园生活”。

    这两年,我都回村子里过年。对我而言,那是个相对陌生的地方,但对于父母来说,那是他们熟悉的故乡。

    整整算下来,他们离开也已经足足三十年有余。再次回归故里,我很好奇他们能适应得了乡村的生活吗?这个村子还是他们年轻时见到的模样吗?

    我曾问过我的母亲:现在的日子,是否是你们想象的退休后的生活?

    她直接回答说:从没有想过像现在这样生活。

    不过从他们的言语和行动中,我可以感受得到,他们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都有所提升。

    如果按照之前的生活轨迹,他们在县城的老年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早上逛逛菜市场,下午喝喝老爸茶,晚上跳跳广场舞,顺便帮孩子照看孩子。

    就这样直到终老。

    现在,他们的生活节奏不变,但生活内容全变了。

    清晨五六点醒来,老人总是睡眠比较轻。六七点起床,忙完早餐之后,就去打理菜园子,或喂鸡鸭鹅。九十点之后,太阳开始变得毒辣,他们就收工了。

    下午也是一样的流程。最主要的任务是在太阳下山之前把菜全浇一遍,把鸡鸭鹅全喂饱。

    除此之外,父亲雷打不动的行程安排之一是去找他的老伙伴们喝茶聊天,母亲就在家忙家务活。晚上陪伴他们的是电视,这也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母亲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村子里有空地的人家,却不用来种菜。还要等外面的人把菜挑来村子卖,然后花钱去买?“

    对他们来说,菜园子的打理是一种生活的调剂,是一种“娱乐方式”。因为他们有退休金作为保底,基本衣食无忧。

    但凡市场上卖的蔬菜种子,他们看到展示的种植后的效果图比较漂亮的,如玫瑰生菜、珍珠豆角、红皮萝卜等,都尝试了一遍。并且,那些价格卖得比较高的菜,他们也爱去种。

    他们也不是无论种什么养什么都成功,也经历过无数个失败案例,但却乐在其中,并勇于尝试。例如,前年种不好的红皮萝卜,去年反而因为天气寒冷,有了好收成,萝卜个头长得又大又红,送出去也漂亮。

    大年二九的时候,两个老人就将收获来的蔬菜以及养大的鸡鸭鹅,打好包装,分别送给了亲戚们。过年时来拜年的亲戚,带走的礼物也是从菜地里新鲜采摘的蔬菜。家里的餐桌上,百分之八十的食物都是从菜地直供餐桌。

    这样的生活,让他们觉得很满足。因为自己种的蔬菜,完全绿色无公害。喂养的鸡鸭鹅,用的是菜叶搅拌碎玉米粒,这样养出来的鸡的鸡肉又紧实又美味,是十足十的好吃。

    两个老人在干活的时候,都会哼着小调,我能感受得到他们的舒心。

    看起来这真是让人艳羡的乡村田园生活。但是否足以让城市里的人们前赴后继地换种方式生活呢?我觉得还需要衡量很多现实的东西。

    每天下午太阳逐渐下山时,父亲的任务就是到菜园子浇水 母亲在自家门前开辟了块菜地,作为“娱乐的方式”,也成为了家中一景 

    02

    我的父亲年过七旬,母亲过六旬,他们身体尚可,还能干得起活。对他们来说,有个菜园子打理,是“百无聊赖”的退休生活的一个寄托。

    如果万一身体干不动了,会怎样?

    我的母亲说,“那就再做打算。”

    他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回到县城去生活,这样不仅离子女更近,生活方面也便利。

    但如果是一直在村子里生活的老人,就没有了退路。

    他们只能在这个村子里“养老”。所以你会看到,村子里有年过九旬且身体康健的老人,那属于“福星”。大部分的老人,到了一定岁数,总是患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医疗条件的欠缺。

    像我们住的这个村子里就没有医院,连卫生所也没有。身体若不适,只能到附近的乡镇医院去看看,严重的只能送到县医院。

    我的父亲,就曾因为在一次宴席上多喝了些酒,然后身体感到不适。原本还想着就到乡镇医院看看,幸好是我的母亲意识到情况可能会严重,然后让我妹妹叫来了妹夫送他到县医院。最后是送到省医院,及时做了个手术,才度过了突如其来的危机。

    大部分的老人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因为医疗条件的不足,再加上农村医疗保险的缺失,如果是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的毛病,如风湿、关节炎等,不仅会引发一系列的身体上的问题,基本就等于要拖着个病体度过余生。

    所以在农村,养儿防老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这里的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靠种橡胶、甘蔗,还有一种叫益智子的中草药,以及槟榔等获得。少数人家也开始种黄花梨,一株两株或一片的,那至少要等15年以上树木才能成材,要30年以上才能长出花梨格,百年以上才能价值连城。种树的人这辈子基本是指望不上了,只能是前人栽树,让后人获利。

    种田和种菜,都不是村民的首要选择,主要还是因为村子里没那么大的消耗量,而弄到最近的镇上去卖又花路费。属于吃力又赚不到什么钱的类型。

    我的父母亲要买日用品或生活必需品,就要到距离新村15公里的儋州西培农场的市集上。或是每两三周回白沙县城一趟,去看他们的外孙,并送上自家收获的东西,顺便大采购。毕竟在村子里不像在县城上住那么便捷,出口左拐就是超市。

    农村缺乏的,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在于教育资源的匮乏。

    这也是我的父母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前就离开村子,千方百计到县城去工作,就是为了他们的下一代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在新村,是没有学校也没有图书馆的。孩子要上小学,最近的是天堂村。步行15分钟左右。这也不算远,只是几十年了都如此,没有改变。

    孩子们如果想接受更好的教育,那就只能送到白沙县城牙叉镇上了。相距26.5公里,驱车40分钟左右,从儋州那大到白沙有班车经过,也算是交通便利。

    听我父亲说,现在新村大约有80户人家,每家按平均5口人计算的话,400多人左右。一般都是以小家庭为主,如一个老人,两个大人,两个小孩。所以,孩子的教育成为了重中之重,这也是他们的下一代是否不再需要依赖土地生存最主要的通道。

    大部分的孩子,外出求学后,如果在外面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就很少回到村子了。我们也一样。

    只有到过年过节,才回去探望老人和亲人。大家聚一聚,热闹一阵子,然后又各奔东西。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继续留在村子里的人,日常的作息就是干活,休息,再干活,再休息。他们也有自己的乐子,就是形式没有那么多样。

    毕竟,这里也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村庄。它与外界还有网络的联系,如农村淘宝的存在,证明它并没有被遗忘。

    医疗条件的匮乏和农村保险的缺失,让村子里的老人如果身体有病痛,难以得到治疗和保障 这些年种橡胶不怎么挣钱,人们开始种起了槟榔 

    03

    很多时候,村子里都是极度安静的。过年期间,我在家呆了整整八天,确实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清晨醒来,只听闻鸟叫声,以及父母干活发出的声音。除了鞭炮声会响彻天际之外,传来的人的声音,几乎没有。

    就连大年初一,村子都见不着人影。他们或是聚在一起打麻将,喝茶聊天,或是结伴到距离比较近也比较热闹的卫星农场或那大镇去唱卡拉OK。

    晚上有一个烧烤的摊子会“出街”,但三三五五的人们聚集在那里只是为了消遣,甚至可以说是为了消磨时间。乡村的娱乐似乎仅限于此。

    尤其是夜晚的乡村,被黑夜四处笼罩,方圆几里无人声,显得格外漫长。只见弯弯的月儿挂天上,如果不是手机还显示着4G网络,你几乎都要感觉自己就像“与世隔绝”了。

    所以说,对乡村生活的选择,就意味着你与“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渐行渐远,直至最终划清界限。

    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就是遇到红白喜事之时。平日各干各的活儿的人们,有了聚在一起的理由。

    在农村,人与人之间也是有利益纷争的,也有人心的差异。但你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只要一家有什么事儿,需要大伙儿一起去搭把手的,村子里老老少少,年轻或力壮,都不会犹豫。

    这除了人们的亲缘和地缘关系的紧密之外,更在于人们内心的质朴犹存。又或者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没有像在城市中那样泾渭分明。

    村子里的老房子,都是门不闭户的。从一家的厅堂,穿到另一家的灶台,是分分钟的事情。

    不过,现在老房子也开始被拆除了。像新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去年有14户人家获得了盖房补贴,每户6万元左右。因此,破旧的老房子开始被推倒,在原地盖起了洋气的乡村风格的房子,我爷爷盖的超过80年的老房子也一并不复存在了。

    这一直让我的母亲觉得可惜。“住的人没有好好维护,要不然都能成为‘古董’了。“

    实际上,这些盖房补贴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只能完成一层楼的毛坯房。装修的钱还得自己贴进去,要想加盖一层,那就完全属于自家的事情了。

    针对村子里的补贴政策远不止这些,还包括了送小鸡、小鸭和小鹅等的种苗,但数量不多,无法形成大规模养殖,只能让人们自给自足。所以,人们养了这些之后也很少拿出去卖,除非养猪。

    这个村子的人不像其它的村子那样,搞那么多创收的副业。人们还是保留了传统的劳作方式,即便在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的状况下,他们依旧保持相较简朴的生活状态。

    这里的发展是缓慢的,也是滞后的,但也为这一片土地带来了相对的安宁。

    只是有一点我觉得有点可惜的是,村子里隐藏的一些“宝藏“,从未被好好发掘。例如,乡间田野的竹子很多,人们就会收割新鲜的竹笋来制成笋干,城里识货的人把这些食物当作宝贝,但村子里的人却把它们当作寻常之物,甚至视若蔽履。

    这就是拥有太多就不会觉得很珍惜的缘故。

    就像城里的人,会把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想象,寄托在农村。而村子里的人,挤破了头,都想涌入到繁华的城市中,去感受这日新月异的世界。

    城市或农村,同样的土地上,不一样的选择,则遭遇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孰好孰坏,全在于自己如何衡量,其实也是一种取舍。

    但,那个回得去的故乡,是否能寄托老年人的养生愿望?是否能实现年轻人的田园梦想?我觉得还需要一定的时日去验证。

    现在或许还未是最好的时机,但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转折契机。

    站在自家的顶层,看整个村子。这里是否能寄托人们的养生愿望和田园梦想?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还乡手记#那个回得去的故乡,能否寄托返乡老年人的养生愿望和田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zm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