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樊登读书会小伙伴们一起观看了电影《零零后》,说是记录片更合适;网上有很多这部纪录片的感悟及文章,谈谈我的感悟——共祝美好 各自辉煌。
https://mp.weixin.qq.com/s/YBJauU9SsLUv3qQkkC12ow
记录片中池亦洋说:“当你有个人生目标或梦想之后,你会发现,人生不光是学习、赚钱、有车有房娶媳妇,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事”,想想我自己,小时侯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军人(威武,可以保家卫国),随着年龄增长,周围的人想你好好学习——考好大学——找好工作——买房买车——娶媳妇——生孩子——让孩子好好学习——孩子考好大学——好孩子有好工作···········,我也就这样一路走来,最初的梦想不知道在哪里!
有人说,人生不就是这样吗!现在谈梦想就是奢侈,人要实际点………
说的有一定道理,我们70、80后的人物质条件比较匮乏,大部分人在追求物质的满足,无暇顾及精神的满足,但现在我们,物质慢慢富足,难到我们的人生就定型了吗?不能再有追求了吗?不能绽放了吗?
我们的下一代——00后、10后,他们的物质是充裕的,会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感,但现在的教育环境在这方面给予孩子们的空间有限。
大家想想自己孩子一周的学习生活,有学校生活、写作业、参加各种兴趣班,孩子需要体力支撑,要面对老师、家长的横向对比、批评、焦虑情绪,他们天性还会有吗?会幸福吗?其实家长们也很辛苦,需要从物质、时间、精力上付出,情绪还经常不稳定,像电视剧《小欢喜》中的英子妈妈,家长们讨厌这样,可是也无可奈何,家长们可以好好感受下自己及孩子的内心的声音。
有人说,电影《零零后》中的池亦洋和柔柔的家庭条件很好,可以支持他们出国学习,不用参加中国的高考,我们的家庭没有那个条件,想让孩子以后有好的发展,必须走这条路
细想下,说的有一定道理,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家庭孩子教育的现状,饱含着期望和无奈。同时我们也可以从《零零后》中感受到二个家庭父母及幼儿园老师们给予孩子成长的爱、信任及陪伴;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保持孩子天性和兴趣,这是需要我们去用心体会的。
学校、老师的教学目标是由高考主导的,老师关注点更多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及天性;目前学校也逐渐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配备专业的心理学老师,成立心理咨询室,但需要时间,也无法满足孩子们心理健康需求。这部分是可以由家庭来承担弥补的,父母们学习儿童心理学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因材施教,也可以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滋润养料。
感谢樊登读书组织此次活动,愿父母与孩子共祝美好 各自辉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