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别被你的大脑骗了,这才是真相——《影响力》读书分享之一

别被你的大脑骗了,这才是真相——《影响力》读书分享之一

作者: 白天有点懵 | 来源:发表于2019-05-18 10:41 被阅读0次

文/白天

图/网络

一、前言

今天要分享的书为《影响力》,将分为三篇文章来分享,本文是第一篇。

本书作者西奥迪尼,心理学教授、全球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本书出版三十年仍位列畅销书榜,绝对的心理学经典之作。

一句话概括本书:你以为的理性决策,不过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再详细一点,本书讲的就是:

一个人是如何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因外界影响而作出自以为理性,但实际上却是符合他人要求的决策。

那么为何会这样呢?

作者指出,我们人类的大脑为图个省事,把很多思考的过程都做了简化,以至于我们在许多情况下都存在“模式化自动行为”,比如我们常常会下意识地认为:价格高 = 质量好。

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我们大脑的这一特点,悄悄地替我们做了决定。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模式化自动行为”,以及作者认为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会表现出这种行为。

二、模式化自动行为

关于什么是“模式化自动行为”,作者开篇先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

雌火鸡总是会全心全意照顾小宝宝,本来嘛,照顾后代也没啥稀奇的,但研究人员发现,雌火鸡的所有母爱行为都只靠一样东西触发:

小火鸡的“叽叽”声。

就是说,小火鸡只要发出“叽叽”声,火鸡妈妈就会照顾它。

要是不出声,火鸡妈妈就根本注意不到它。

并且,就算是个小玩具,里面放一台录音机,只要一播放“叽叽”声同样会激发雌火鸡的照顾行为,把玩具也当作后代来照顾。

这就有意思了,“叽叽”声不就像开关一样吗?

按下打开,“叽叽叽”,火鸡妈妈(关爱眼):来宝宝,这里暖和,么么哒

再按下关闭,“。。。”火鸡妈妈(嫌弃眼):这谁家的仔?

这就是动物的“模式化自动行为”。

不过毕竟是动物,大脑不够发达嘛,通过这种方式来做决策也能接受。

但是,如果我们人类也这样,那是怎样一种情况?

先给出结论: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这种模式化的自动行为在大部分人类活动中,同样非常普遍!

想象一下,你大脑里有一堆开关:

按下一个,就会执行某个具体的操作;再按下另一个,你又会执行另一个操作。

瓦特?这说的难道不是机器人的状况吗?

还真不是,说的就是人类。

举个栗子,在购物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把价格和质量直接关联,比如在某宝买《影响力》这本书,如果某个店的价格偏低,那第一反应一般都是:

“这么便宜,是盗版吧?”

虽然仅从价格的高低,我们并不能判断到底是不是盗版。

但事实是,如果价格偏低,我们就会自动把书归类为盗版。

更深入思考一下,人类会存在这样“模式化的自动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

我们接收的以及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实在太大。

如果我们能够根据一些经验,或者根据少数关键特征就能得出结论,那么面对问题的时候,只要能够明确某些特征,我们就能直接不假思索地下结论,这样无疑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决策效率。

就像仅靠价格信息,我们就对其质量高低作出判断一样。

其实作者讲了这么多,说到底就8个字:

偷懒是人类的刚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人类的大脑在做决策的时候,到底是怎样偷懒的。

作者在本书里总共分享了六种大脑偷懒方案:

互惠原理

承诺和一致

社会认同

喜好

权威

稀缺

本文接下来先分享“互惠原理”,其余五个原理将在后期文章中继续分享。

三、互惠原理

什么是互惠原理?

简单一句话: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

看起来so easy,但千万千万不要小看这句话,互惠原理的威力远超想象。

举个栗子

20世纪70年代,印度有一个教派叫做“克利须那协会”,该教派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成员在大街上募捐。

起初,成员的募捐方式直截了当:直接向路人募捐,这种方法的效果显而易见——协会都快破产了。

后来协会琢磨着这样不行,于是采取了新的募捐方式——在募捐之前,先强行给对方一朵鲜花,并表明:这是给您的礼物。然后再募捐。

而神奇之处就在这里,自从采用了这套新的募捐策略,仿佛人们都忘记了如何拒绝。

协会的募捐金额也实现大规模增长,并使得他们在美国和海外的321处地点拥有了庙宇、商号、住宅和庄园。

仅仅是多了一枝鲜花,就达到这样的效果,难以想象!

你跟协会成员不熟,鲜花你也不想要,他还能真让你掏钱怎么滴?

是的,还真能。

因为募捐的人已经找到了你的决策开关,只要按下去,你就很难拒绝。

那么,互惠原理具体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作者告诉我们,一旦你接受了他人的恩惠,就会直接产生以下两种心理压力

第一:来自自己的压力——内心的亏欠感,这让你对施恩者的要求难以拒绝;

第二:来自社会的压力——不能被他人看成占小便宜的人、甚至忘恩负义的人。

回到募捐的例子,当你正在急匆匆的赶路,突然来一个人,直接送上一枝鲜花,你一脸懵X地接住后,对方说这是给你的礼物,并提出募捐请求,这前手刚接受了人家的礼物,实在是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只得掏钱就范。

一旦你接受了礼物,你就会觉得你有义务去帮助他,否则你内心的亏欠感会让你很难受。

这就是强大的互惠原理在发生作用。

当然,互惠原理的强大之处不仅仅如此。

即使是你不喜欢的人,只要你接受了Ta给予的恩惠,甚至连这个恩惠都是强加给你的,互惠原理同样发挥作用。

想想上面募捐的人,他们就不大可能是大家喜欢的人。

再比如,超市里会有很多免费试吃的水果,如果你不喜欢,那么当销售员给你免费样品的时候,你一般都会直接拒绝,并且内心好无亏欠感。

而一旦销售员能够把样品给到你手里,那就糟糕了,即便你再不喜欢Ta,你也很难做到不管不顾的直接就走,而销售员也就至少赢得一次对话的机会。

你看,销售员不是你喜欢的人,给你的试吃水果也是强行塞给你的,但只要水果到了你手里,你就很难再做到冷漠的拒绝销售员,吃人家嘴软嘛~说的就是这个理。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亲身经历。

在大街上,碰到加微信送小礼物的情况,一般都是这种操作:

请问可以加一下我的微信吗?加微信送明信片哦。而这种情况我一般都是拒绝的。大家都这么忙,我又不认识你,难道还缺你一张明信片?

但如果对方换一个思路来操作:你好!这是送你的礼物,免费的!(我一脸懵X)

而当我下意识收下礼物后,对方再问:请问可以加一下我的微信吗?正在创业,希望支持!接着二维码就已经展示在我面前。

这下就尴尬了,想想我都觉得很难拒绝啊,毕竟旁边那么多人看着呢(事实上,旁边也没那么多人在注意我,压力更多的是来自自己内心)。

我手里拿着刚收到的礼物,对方就想加个微信,难不成我还好意思拒绝?

看,妥妥的被套路了。

除此之外,互惠原理还有另一个强大的发挥作用的方式,作者称之为:互惠式让步。

而这一点在我们的文化里已经早就有了:拆屋开窗。

就是说,我本来就是想开个窗,但我知道你不想开窗,于是跟你商量

——屋里有点热,咱把房顶拆了吧?

——啥玩意?有点热就拆房顶?Are you OK?(这个你肯定难以接受)

——OKOK 不让拆房也行,那我开个窗总可以吧?(这下你肯定就容易接受得多了)

这一点在销售里也经常用到。

比如砍价,老板喊价3000块,你觉得太贵,经过一番唇枪舌剑,老板终于让步到2800,最后非常不舍的样子,终于让到2500。

这时候你可能就觉得,嗯不错,虽然还是有点高,但看人家老板都这么诚恳让价了,也实在不好意思再拒绝,而且这不是也砍了500块下来,还是有点成就感的,so,成交。

但是!这老板可能原本目标价就是2500,只不过先喊了个3000,最终再逐渐让步到2500。

而这,就是利用互惠原理的关键所在:接受了让步的人有回报的义务。老板就率先让步,从而启动对他有利的交易。

OK,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动物具备“模式化自动行为”,因为笨

人类也具备“模式化自动行为”,因为懒

互惠原理,指的是要是别人给我我们好处,我们应当尽力回报

互惠原理的两大支撑:内心亏欠、外部舆论

即使是不喜欢的人、不是主动索取的恩惠,同样能够触发互惠原理

互惠式让步:主动让步也是一种恩惠

请你想想过往的一些经历,哪些情况令你触发了互惠原理呢?

神马?读完文章想关注公众号,这算不算利用互惠原理?不算不算,这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利用呢?

郑重声明:学归学啊,我可没让你去坑别人。

下一期的分享,我们来讨论第二个原理

承诺和一致:一旦做出了一个选择或者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就会立刻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

就酱。

下一期见。

相关文章

  • 别被你的大脑骗了,这才是真相——《影响力》读书分享之一

    文/白天 图/网络 一、前言 今天要分享的书为《影响力》,将分为三篇文章来分享,本文是第一篇。 本书作者西奥迪尼,...

  • 别被你的大脑欺骗了

    BBC在2011年出了一个关于认识大脑的系列讲座,这个系列讲座揭露了大量关于大脑运行模式的秘密。 那么,大脑是如何...

  • 不要被你的大脑骗了

    这两天在看美国作家丹尼尔.利伯曼和迈克尔.E朗的《贪婪的多巴胺》一本书,还没有看完,但是书上的一些研究和观点值得我...

  • 2022.06.10 练习多一点

    回头看自己的过去,貌似早起,读书,运动,表面很有规律的生活,还算努力,可是,能欺骗了别人,哄骗了自己的大脑,欺骗不...

  • 被你们骗了

    一个月前去北京,和几个许久没见的同学,好哥们,欢聚一堂,觥筹交错,吹牛逼。 有人聊起了长安十二时辰,说是好剧,良心...

  • 经年后我又想起你

    读书只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之一,处世才是更宽泛更有效的学习途径。学识越是渊博,便越接近世界的终极真相、越活得清楚明白、...

  • 无精读不读书,无闭环不读书

    # 读书OS ## 从认知和大脑结构出发,认清读书的本质,直面阅读的真相! ### 读书三问 1. 什么是读书?(...

  • 别被你的大脑骗了:未来的你不是超人!

    今天是我简书日更的100天 无论如何困难,我都走到了现在。 一开始参与简书日更的活动时 觉得100字要求太简单了 ...

  • 《一年顶十年》 Day 2

    分享点一:关于读书 用,才是更好的读。坚持读书,等于坚持锻炼并升级自己的大脑,应该是终身成长者的标配。读完书之后,...

  • 字里行间的快乐

    面对很事实的一种感受,除了接受并无其他。尽量别折腾,事情很快会过去。别被你的情绪骗了,别被情绪本身拖住。收到外界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被你的大脑骗了,这才是真相——《影响力》读书分享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bz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