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追寻的自我价值感是无法孤立存在的,它一定是在关系中的价值感。
因为只有被充分看见、肯定和回应过的人,才会形成凝聚的自体感。
“自体感”是自体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说得通俗一点,自体感凝聚的人,非常清楚自己是谁、是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他人如何评判自己、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当下的境遇如何,都不会影响对自己的看法和信任。
他们相信自己是好的,也有足够的价值。所以,他们认为走向更高的地方、去实现更高的目标是一件理所应当、非常自然的事情。
也因此,他们的努力是自发的,因为生活本就该如此,积极向上就是生活本身,他们的内心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从生命内部涌出。
如果我们的生命里有过爱我们的人,他会内化成我们的内在客体。
有了这个人在心里,我们就能够安定,就像在纷乱的世界里有一个锚,稳稳锚定着自己。如果缺少,就难以找寻到“自洽”的感觉。
但是自体感不凝聚的人就不一样,他们需要大量的自我鞭策和敲打,这种“苦行僧”模式,是很多人努力的方式。他们天生带有“不完美”的阴影,不停自我追逐,渴望获得他人认同。
缺少了“自洽”感,就难以与自己、与这个世界建立良好的关系,而是通过与书本、某种外在行为、特定的努力方式去建立关系,来防御觉得自己很糟糕的感觉。
这种糟糕的感觉往往会一直伴随着一个人,就像武志红老师说过的:没有被爱照亮过的生命,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羞愧。所以,很多人为抵御这种羞愧,试图不断努力做出改变。可是,在羞愧感的驱动下所动的改变,往往是徒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