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里都是泥土路,泥有不同的泥,土有不同的土。
如果是死黄土,干的时候路面跟现在的水泥路也差不多,但是下雨天就惨了,极速的雨会泡涨一层皮,黄泥在雨水的浸泡后,路上经过的人畜践踏车轮碾压,这一层泥土表皮会变成土黄浑浊,流又流不走,塑又塑不起来那种状态,黏黏糊糊滑滑溜溜,骑车在上面走刹不住车,步行在上面很好看,男女老少都会腰肢扭捏,摇头晃脑,最后会有一个或者好几个滚一身泥巴糊,黄黄的。
还有些泥土路是泥沙混合,下雨天他不会像黄泥路面那么难走,但是晴天时间长了,这路面除了铁一样坚硬,还会在各种摩擦力作用下,路面浮起一层沙砾。这沙砾粗细大小不一,因为浮在坚硬的路面,会有一种不太靠谱的感觉。假如刚好你穿着很硬的塑料凉鞋,或者穿了钉着铁掌的皮鞋,得小心一点,沙粒是散落的,踩在上面会随着脚步的方向滚动。是的,大白天的,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摔了一跤。在坚硬如铁的大马路上,屁股摔得惨痛惨痛的。揉一下会舒服一点,但是这位置咋整,自己够不着,别人那也不好看呐。
不管啥路,天一下雨就完蛋,下雨时间越长路面越烂。不要说搬运什么东西,骑车走个亲戚啥的,就你想出去看看田地里的庄稼,或者串个门,那是真难走。旧鞋不经崴,新鞋舍不得,于是赤脚吧。我们小时候,老一辈农民日常最多的就是打赤脚,泥里土里粪里水里,赤脚方便还省事儿。傍晚收工找个小溪或者水田,涮涮洗洗,回去擦干,拿出亲人手工纳的布鞋,舒舒服服的就准备休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