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原创,转自微信公共号"大G的培训V观点")
壹
常常听到很多伙伴讲自己阅读遇到的瓶颈,除了总是抽不出时间阅读大块的文字或者大部头的著作,更多的还是读不下去,明明是好书,明明买书的时候满怀欣喜,为什么刚翻开几页,就昏昏欲睡,或者就不自觉刷手机去了呢。
其实,这样的困惑在这个信息随时随地可以被轻易获取的年代非常常见,而信息的轻易获取这件事情,是一把双刃剑。轻易获取信息一方面包含了信息内容的丰富,另一方面包含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和载体的“简化”---图像、视频大量使用和传播,“一图读懂”的世界美好又轻松,如此对比之下,大段的文字,还有大部头的著作,由于更主要的形式是文字,由此造成了大脑容易疲劳,阅读需要连续的时间和足够长的注意力,因此造成了普遍存在的“阅读障碍”。但是,基于学习或者工作的需要,又要求我们需要进行深度的阅读。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动力和更容易进行整本著作的深度阅读呢?相信方法有很多,我们要尝试的,是思维导图法进行深度阅读。
阅读的目的可不是“读完”打卡,而是为了更广泛深入的了解内容,获取知识,加深理解,促进运用。如果你正好有这样一本书需要通过深度阅读来进行学习和实践,那么不妨跟着我,一起开始这次尝试。
贰
今天要读的这本书叫做《100小时逻辑思考课-如何成为一个会解决问题的人》,光看标题,是不是就足够吸引职场小伙伴?而作者更是响当当的人物,大前研一,以及他的学生斋藤显一。两位共同的任职经历是麦肯锡咨询,而更大的成就是在管理咨询领域的著作和人才培养的贡献。
拿到这样一本书,光看封面就知道绝非很容易就读的进去的那种作品,需要费一番脑力来跟随作者的思路,同时需要不断停下来思考和理解。对很多人而言,这是一本“读不下去”的“有用”的书,矛盾的心理非常可以理解。但是别放弃,因为“有用”,就让我们用更容易的方法来探索它的价值。
思维导图读书法,首先是读题目和封面。为什么?因为每一家出版社在出版每一本书的时候,费最大心思的地方之一就是书的命名和封面的设计,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有限面积中,蕴含了最精华和最具吸引力的内容核心,要达到在读者浏览的一瞬间就被吸引住,从而忍不住伸手,翻阅,买下的目的。对我们读者而言,封面和题目,激发的却是我们看到文字和图画时候的最直接的联想和想象:这本书和我有关系吗?它想告诉我什么?值得入手吗?而这本书的封面巨大的100其实就很有吸引力,而仔细阅读封面标题和下面的小字之后,会更吸引你翻开:如何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普通人与精英的差距,在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得不说,“精英”也许是这个时代最成功的形象了。相信此刻,你的脑海里已经有足够的想像空间促使你翻开封面了。
这个时候,先不要急着翻开封面,而是把到此时你的脑海里呈现的那些画面捕捉一下,尝试在一张白纸上的最中心处,把最能表达你对这本书题目的理解的画面画下来,对,是的,画下来,无论那是什么,无论你的绘画技术如何,无论多简单的线条,就是要画下来。为什么?相信这个吸引你伸手去接触这本书的那些画面吧,会让你的大脑更加兴奋和专注。尝试一下?
画完,才是做好了准备开始这趟深度阅读之旅。
当你翻开封面,请不要着急阅读正文,先读目录,像小时候做阅读理解时候一样认真的先读目录。
目录是什么?目录就是作者编排这几十万字的框架和总纲。而我们的深度阅读之旅,就是对目录的每个章节进行更全面内容的了解和更丰富细节补充的过程。更甚至,是我们重新进行内容梳理和提炼的前提。
下图,是我的随手快速思维导图整理的目录。注意,阅读目录时,让自己对整本书的内容编排有个整体思路是目的,此时,可以不必在意思维导图绘制规则的每个细节,但是主干和分支,还有面对封面时候的中心图像,是必须品。
大家肯定注意到了上面的蓝色圈圈和序号1234,不要紧,我慢慢说。
仅仅根据目录的信息,我画出了一张全景思维导图,但是发现好几处内容在逻辑上是没办法进行关联的,就比如蓝色圈圈里的内容。他们究竟是独立的部分,还是某处内容展开进行论述的详细内容?仅仅从目录的有限信息,不得而知。但是,整理好目录的思维导图,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本书的框架:作者先是陈述了逻辑思考在职场中的重要意义,和进行逻辑思考时候的原则及步骤,然后第二部分重点笔墨在于如何操作。但是对于其它分支上的比如“场景”“图表化”“信息收集”却完全没办法和其它内容进行关联。究竟什么意思?如果此刻你的脑海里也和我一样充满问号,那真是太感激了,这意味着,深度阅读之旅的动力,已经准备好了。到此,我们就可以翻开书本,先从前言开始阅读了。前言很有必要阅读,因为那仿佛是作者在透露他的写作初心和意图,让读者更容易带着和作者一样的情绪或者视角,开始这段“沉默的对话”。所以,前言,还是读读吧。当然,完全可以放在全书读完之后进行阅读。
因为这本书的特殊性,讲的是如何进行逻辑思考来解决问题,因此不建议跳跃式阅读,而是建议从头开始。在阅读其它作品时,反而可以从目录中找到最吸引你的,或者和你要查找的信息最相关的部分开始详细阅读并且完善细节。
这是一本非常实战的书,把职场中面对问题时候的常见困惑和如何进行逻辑思考和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运用思考框架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提炼,如何发现根本原因,如何形成图文并茂的分析结果来做报告,从而影响和说服他人,最终找到解决方案并执行。可以这么说,带着目录中的疑问,带着目录提示的内容框架,再读这本书,就显得非常容易看进去,也非常容易集中注意力,因为带着问题求解呢,也就是要回答刚才提出的看不懂的几个点的关联之处。果然,三天时间,分章节阅读之后,我重新进行了内容的梳理和思维导图的制作。
看到不同了吗?我的问题“场景化”“信息收集”“图表化”和逻辑思考之间的关联?原来是逻辑思考的过程和呈现的方式,是对如何逻辑思考的详细步骤解读和案例说明。读起来非常清晰和省力,更重要的,基本上这样深读之后重新整理内容,都不用翻书,整体章节的逻辑层次清晰有序,更让我收获了一个重要的宝贝就是:对于企业新晋管理者的课程中,里面可是有不少非常操之可行的训练思路。这,可以说就是深度阅读带来的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
当然,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然而也是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大家常常问到的:重头戏逻辑思考的四个步骤:场景化,信息收集,图像化,框架思考,里面太多细节和重要的方法,地方不够了,怎么办?光有着一张整体的导图框架,似乎很干啊!是的,所以,所谓深度阅读,就还需要在这些重要的章节里继续进行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也就是说,这样一本方法论的作品的深度阅读,仅仅一张思维导图是不够的,对于重要方法和干货,需要第二张、第三张……甚至第二张第二版、第三章第N版的持续更新、补充和思考完善,这也是思维导图“引导思维”的重要功能。而这部分,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深读。
叁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