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旧文,首发| 慢漫读(ID:ReadMoreU)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严抓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并要求高校制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专门管理规定,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
高中时期,特别是临近高考那会儿,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加强课程学习,顺利考上大学,基本上都会说一句「考上大学你们就解放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事实证明,当学生考上了大学,真没有辜负高中老师的“期望”,该疯狂玩游戏的逃课玩游戏;该谈恋爱的逃课谈恋爱;该到处旅游的逃课旅游。
似乎是被十多年的中小学教育环境压迫太久,原本学术氛围浓厚大学校园已然成了学生们眼中的“快乐大本营”。
逃课翘课也成了每一届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校园随便抓一个人问一问,“逃课翘课”有什么技巧,他也总能侃侃而谈:这个老师不点名、点名的时候让同学帮忙喊一声、事后找个借口等等,要是多采访几个同学,估计能编出一本厚厚的《逃课指南》。
实际上,你会发现逃课现象不止存在于差生中,连一些优秀学生也会这么做。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学生不爱学习,而是认为课程没意思,老师太水,学到的知识有限,还不如翘课自习。
另一方面,高校有一套自己的教师课程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和教师的奖金挂钩。如果某位教师上课秩要求于严格、在课程考核难度过大,通过率低,就会导致学生在教师考核表上打出“差评”。
反而是那些上课不点名、期末考试水水就过得老师受到大肆欢迎,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高校“水课”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学不到东西。
这种现象在全国各所高校中都普遍存在,所以,这次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高校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为教育部点上一个大大的赞。
但反过来讲,打造什么样的“金课”,淘汰什么样的“水课”绝不是高校一拍脑袋决定,像那位给学生布置数1亿粒米任务的小学老师一定会被人唾弃。
在这里,必须厘清什么事“金课”、什么是“水课”、是否全员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就算是金课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还需讲究科学。
打造“金课”需要广泛征求意见,通过调研、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挖掘学生的真正需求,例如开设“如何用手机拍出大片”、“如何写好求职简历”这样的课程也未尝不可,课程内容充满趣味、考核难度小,既然能受学生欢迎,满足学生需求,那就是“金课”。
打造“金课”需要创新教师授课方式。浙江大学苏德矿把微积分上成“抢手课”,为了能听上课,有的学生甚至翻窗进教室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用唱歌说段子来教数学,既让学生记得住知识,又让课堂充满趣味。
打造“金课”需要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高校教师被评价考核所限制,触动到奖金、职称等多方面的利益,有时候不得不降低期末考核难度,适当水一水,让大家开开心心结束一学期课程,你好我也好。
这看似是双赢的结果,实则是教师对学生的不负责。从这点来说,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总的来说,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是一件利好消息,对于规范高校教育,推动本科教育水平都有着积极作用。
同时,这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差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高校需要多方面调整课程,甚至触动他人利益,但只要学生、高校联动,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必然能有效改善本科教学环境,取得真正的双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