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刚来的时候要去苇湖里烧荒,开垦耕地解决吃饭的问题,到我表哥他们一般大的孩子长大了要盖房子时,却又要找芦苇来解决盖房子的问题!
父辈们的房子也经历过几次变革,第一次是大队给盖的房子,小,矮不说还是联排房比较多。
第二次是生产队社员互助,大家伙一起帮忙盖的婚房。相对之前的房子大了不少,还有了套间,还是独立的院子 ,也高大了不少,但基本上还是以版筑的土打墙为主。
再后来生活条件又好了,孩子也多了,就又换成了土块垒砌房子,有了更大的窗户了,房子也从简单到复杂了不少,自然又高大上了不少!
到表哥他们要成家时,就又上了一个档次了。地基与基础更加考究了,用上了砖石水泥了,外墙除了土块也还用砖做外皮,美名曰:砖包皮!这种房子也流行了好一阵子呢!不过今天你已经很难再看到了,这几年国家补贴搞抗震安居工程房,把那些老房子都给扒了!
开好地基了,墙也垒好了就要上梁,房梁上是椽子,椽子上要铺席子,或者是用芦苇编成帘子 。
当然最简单的就是用大把的芦苇平铺一层,上面再堆放麦草封土最后抹泥封顶,大多数房子都是这种结构的比较多,大体上这样子,房子就完成了基本框架了!
打苇子就是为了解决房顶上的这道工序,那时候因为经济还不是太较宽裕,为了省钱就只能是自己去打苇子来解决。去那些老河沟里寻找芦苇,再割回来使用,这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
打苇子的时间也是很特殊的,必须是冬天而且还必需是最寒冷的时节才行!因为只有老河沟里的芦苇才长的粗壮好用,但这些芦苇只有在冬天河水封冻了,你才能踩着冰去收割到!不然芦苇不是早就被别人收割走了,就是被牛羊给吃掉了!
就像是父亲他们当年出去打柴火一样,需要要早早安排好人员,提前准备好干粮,酒水穿好厚衣服防寒御寒,还得再拿上皮大衣做预防,真正的是把自己武装到牙齿了!
磨好镰刀,带上装车的车架和钢叉,只是已经不是赶的牛马车了,这时村上家家户户标配的已经是小四轮拖拉机了,比父辈们已经是先进了不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