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给人力量的文字读书
[文静书评]接过父辈们的荣光——《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

[文静书评]接过父辈们的荣光——《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

作者: 文静阳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01:12 被阅读371次
[文静书评]接过父辈们的荣光——《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0年人物传记》读后散记

往事并不如烟。当我收到作家唐承斌馈赠的《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0年人物传记》,抚今追昔,广钢,早已深深铭刻在我们广钢子弟的心上,一幕幕旧事潮水般翻涌而至。

广州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沿海阵地,锐意进取改革浪潮中的广钢所在地白鹤洞,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行业专家前赴后继,在这片热土上自力更生,发挥所长,为国家的钢铁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静书评]接过父辈们的荣光——《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0年人物传记》读后散记

在广钢50年庆典之际,编者以新闻从业人员特有的敏锐性和敬业精神,结集出版《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0年人物传记》。客观真实地向广大读者展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企业领军人物、高级专家和一线劳动者等诸多先进人物的风采,积极宣传各条战线上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勾勒出广钢建设发展以来的变化轨迹。激发大家秉承光荣传统,弘扬广钢精神,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加快推动城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来,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生动写照。

[文静书评]接过父辈们的荣光——《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0年人物传记》读后散记

书中收录了由群众评选出来的刘铭经等10名“广州钢铁工业50年风云人物”和王中丙等50名“广州钢铁工业50年杰出人物”出类拔萃的优秀事迹,这组鲜明的群体英雄像生发出来的真实高尚的情怀,更是广州钢铁行业建设和发展史上一笔浓墨重彩的珍贵史料。

该书分为两部分,“风云人物篇”和“杰出人物篇”,每一个人物故事里包括“人物档案”、“人物语录”。书中部分人物很多是我父亲昔日的工友、领导,平时见面,我称呼他们为叔叔或伯伯,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楷模,在平凡岗位上经过自身不懈追求,最终“淬火成钢”成为当代钢铁工业代表的佼佼者。

[文静书评]接过父辈们的荣光——《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0年人物传记》读后散记

生命因努力而精彩;事业因创新而恒远。我们从“风云人物”颁奖词读到:“是你们——广钢50年风云人物,用智慧和胆略牵引广钢自荒芜中崛起在风雨中历练,开辟出一条通向成功与辉煌的生命长廊;是你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沉积了丰富的精神宝藏,用你们的名字诠释着所有广钢人的梦想。”“杰出人物”颁奖词这样描述:“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奉献广钢、成就广钢,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芒,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了创造的动力,演绎了广钢辉光闪烁的50年历程,发散出‘风雨同舟,共铸辉煌的不朽钢魂’。”“向你们致敬”这似乎已经成为所有人内心共同发出的心声。

[文静书评]接过父辈们的荣光——《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0年人物传记》读后散记

这些钢铁英雄式的模范人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锋,是社会的榜样。众志成城,硕果累累。缔造了许多行业第一。广州钢铁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冶金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全国地方钢铁骨干企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广钢设备管理手册》12册共15本。连续三届荣获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称号。鲜为人知的广钢速度,根据国务院颁发提升设备创效能的相关文件,“8月份见报,10月就由厂务公开,并发文贯彻实施。”“广州文化公园打响‘广钢企业文化’的旗号,首创出延续了近20年不变的企业文化节。”珠江钢铁集装箱板成功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由关宗绍主持的“广钢中和料场工程”设计是我国同类型钢铁企业中第一座现代化中和料场;钢管厂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仅仅用了17个月便完成了三条引进生产线,创造出广州市冶金系统技改史上的最高速度;仅用24个月,奇迹般地建成了中国第一条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李本初牵头打造的珠江牌电解铜被评为中国冶金工业部优质产品。广钢签订的集体合同,在广州市企业是第一家……

忆苦思甜,只要功夫深,行行出状元。在他们身上蕴含着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

第一辑“风云人物篇”中忠实记录了刘铭经的成长故事。“小高炉关掉了,大高炉吃饱了。”改写了“长达20年的亏损史。”活用定量化管理,这位“踩着春天的鼓点”的领头羊“带领广钢走出了壮士断臂的一步,带上了中兴的坦途”;“张广宁之于广钢,就是这样一个决定性人物,广钢保持了每年利润超亿远的业绩,使广钢集团在全国500家最大型工业企业中的排序从140位提升到98位,这是广钢集团在全国500家大企业中排序最高的位置。”而他的“张广宁语录”体现大道至简的道理,“事业安人、待遇安人、感情安人,使企业成为职工安身立命的家园”的“安人管理工程”,以人为本,这样一位处处为职工着想的领导干部取得优秀业绩是必然的;你听说过吗?1962年,广钢提出“为赚一块钱而奋斗”的口号。“真正从员工利益出发”的杨资元提出,“凡是在广钢炼钢车间工作期间受过工伤的员工,可以自由选择留下或回农村。”这也同样验证民心所向的重要性,“杨资元是从广钢走出去的第一位广州市长。”陈明德则是“高举深化国企改革之旗”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在珠钢建设工程上续写了两大奇迹“24个月的建设工期在我国冶金工业建设史上创造了一个高速度建设大型现代钢铁企业的奇迹;人均产钢量2500吨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成为当时全国同行业之首。”广钢发展史上设备领域的领军人物的高国深;戴着近两千度近视眼镜,看图要将图铺到地上的高级经济师梁耀宗是“广钢的数据库”;“彭绍辉语录”读到彭厂长的心路历程:“不是第十个面包‘最饱’,而是因为有前面九个面包做铺垫。没有以前历任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便没有广钢的今天。”广钢党校是广州市创办的首家企业党校,黄龙云兼任党校首任校长,桃李天下,育才无数。

[文静书评]接过父辈们的荣光——《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0年人物传记》读后散记

无论是大炼钢铁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第二辑“杰出人物篇”我们读到更多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热爱生活,在各自战线上取得辉煌成绩的楷模篇章。我在读书时参观过高炉,“近距离面对一千多摄氏度的铁水”的情形至今难忘。王中丙,“用短短一年的时间使得广钢小方坯连铸机实现单流产量超过9万吨,达到全国‘特等机’水平”。年龄最大的一名炼钢炉长,被评为省劳模的刘汉勋:“我虽然文化很低,但很虚心,每炼一炉钢都是请别人给我算一算合金的加入量,从未算错过,所以合金消耗是最低的。”多质朴的工人老大哥,拳拳赤子情,着实令人动容;从一线工人到人称“钢筋铁骨”的我们湛江老乡王谋猷,“把一轧的产量送上了一层天,退休时,生产线产量达到了20万吨——须知,原设计能力才4.5万吨。”饶怀祖在他的炉台人生舞台总结出“饶怀祖炼钢法”;钢铁产业并没有让女人走开的战场上,谭妙好编写《安全防爆教材》,成为从事废钢工作员工及废钢供应商的安全防爆教科书;刘英和是广钢气体产业的奠基人。为国创汇,名震全国气体行业,执掌气体产业20多年,把广钢气体从一个小小的制氧站发展到三大气体公司(粤海、珠江、南华),总资产规模达8亿多元产业的当家人。曾经凭借过人胆识开拓市场,书写了“过新疆无人区,一趟来回25天,净赚13万元”的骄人业绩。我以前喊的刘叔叔,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谢谢作者还原其英雄本色,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他的成功之道,岁月不饶人,如今斯人虽逝,但我想,这份风范仍长存心底。

[文静书评]接过父辈们的荣光——《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0年人物传记》读后散记

回想起来,我这个广钢子弟,因为父亲耿直使然,居然没为我找上关系,没能跟其同龄小伙伴一样上幼儿园,直接就读小学,及后中学、工业管理班也是在钢城这片工业天空下学习成长的。一草一木,看上去是那么的亲切,那年父亲参加完家长会回来,得知成绩有所退步,一怒之下烧了我辛辛苦苦抄写的歌集,这把火,如同高炉的千吨钢水一样,促使我思量,人生之路该去向何方?

[文静书评]接过父辈们的荣光——《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0年人物传记》读后散记

翻过历史一页,读到这么多重磅级改革进程中先进人物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优秀榜样人物立足本职、主动作为的崇高精神所感动,同时也向勤奋笔耕,参与编著的作者学习,善于发现身边好人好事的亮点,“笔下如有神”,写出更多宣传广州“接地气”的好作品。

【钟文静简介】笔名文静阳光、静子。系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祖籍广东湛江遂溪县,现居住广州,一个对文字有点感觉的人,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朝着理想目标追赶的脚步,坚信笨鸟慢慢飞,每天进步一点点。已出版《情系北川》《乡恋》。

[文静书评]接过父辈们的荣光——《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0年人物传记》读后散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文静阳光:我的名字叫文静,老爸起的,不过男同学从不认同,喜欢改成"好动",人如其名,此言不虚,小时候,父亲背着我去上班,如果没有定力,工厂里到处是铁块、废铁,危机重重,父亲说,名字起得好,这孩子安静在角落里,没出乱子,呵呵!

本文标题:[文静书评]接过父辈们的荣光——《钢铁情怀——广州钢铁工业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fs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