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在中国古代,去祭祀泰山的一般都是君主。而做为诸侯的季氏去祭祀泰山,他的行为属于僭越了。
孔子问冉有说,你作为他的家臣,怎么不去劝阻他呢?冉有回复孔子说,我劝阻了,但是我的劝阻无效啊。
孔子说,哎呀。林放这样的人都知道关于礼的学问。那五岳之尊的泰山,怎么会不懂礼呢?对于不符合祭祀条件的人来祭祀他,他怎么能接受呢?
孔子说,作为君子是心平气和、与别人不会发生争论的。如果一定要相较高下,那就去比射箭。射箭的时候有射得多的、射得少的、还有射不中的,这样很容易就比出高下了。君子只有在这样类似射箭的时候才有争论,这样就可以看出君子其实是没有什么可以与人争论的。
君子是心平气和的,是不争的。但是季氏,作为诸侯却在行为上僭越去祭祀泰山,不止是不是君子所为了。把这两段话放在一起,真的是意味深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