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之都
从2000年第一次去法国,后面的十几年来来去去的,大概有五六次也可能七八次了,那时我在北欧一家时装公司的上海办事处工作,每年要去丹麦开会和联系业务,当时没有直飞哥本哈根的航班,于是我和几个同事就利用周末和自己的休假,在回程转机的时候逗留几天,每次去游览几个地方,渐渐地参观了不少欧洲著名的景区,而我们选择转机最多的是巴黎的戴高乐机场。
时隔十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那些分散在岁月中的记忆片段,归拢来组成一幅巴黎的印象画。
每次我们都选择住在市中心,年轻时一刻也不想错过巴黎灯红酒绿的热闹,旅馆在一条小巷里,房子外观的式样很古典,房间不大,两张床就占去了大部分的空间,我们还要求加一个小床,三个女生挤在一个房间里,走动时都得侧着身子。 二十几年前,几个第一次到巴黎的年轻女人,在房间里对着窗外的埃菲尔铁塔兴奋得大呼小叫,巴黎我们来了!
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小小的露台,拉开老式的木门,站在露台上,眺望巴黎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铁塔就在不远处如巨人般伫立着,犹如巴黎的守护神。
一早起来去附近的面包房买面包和牛奶当早餐,再买几个面包或点心放在包里当做午餐,带上地图,旅游手册坐上四通八达的地铁,就开始了一整天的游逛。 巴黎虽然是美食之都,但那时我们都不富裕,在吃和住的方面尽量节俭,省下的钱拿去参观景点和博物馆,
来过巴黎很多次,但很少购买名牌商品,可笑的是我们居然在一家夜总会花掉了大把的钱,那之前我们从没有去过夜总会,同行的一个女孩说她听人家讲过一定要去巴黎夜总会,比如红磨坊,丽都,野马等等,最好的是“丽都”,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去一次呀,而且应该去最高级的那家,我们被她说得心动,在酒店里打电话预约了第二天晚上的座位,还定了一部专车来接我们,每个人花费了五六百法郎,二十多年前,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
第二天晚上一辆小面包车停在我们这家最多算得上两星的酒店门口,三个女人被专车司机接送到夜总会,经过夜总会大门,看到很多人在门外排队买票,原来自己过来买票要便宜很多,完全可以坐地铁过来,这个女孩不知道是听了国内什么暴发户朋友的建议,让我们花了那么多冤枉钱,后来我们一直拿这事开玩笑,几个穷人住在一家廉价的小酒店里,让专车接送到夜总会,当了一晚上的VIP。 看演出的时候那两个女孩还因为时差的缘故睡着了,边上坐着的几个阔佬看到那两个打瞌睡的女孩,一脸的不可思议。好在演出还算比较精彩,我们回来的路上既兴奋又后悔花了那么多冤枉钱。
人人都说巴黎是浪漫之都,法国的浪漫我想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法语的优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最多的国家就是法国,我们熟知的作家有卢梭,巴尔扎克,莫泊桑,加缪,普鲁斯特,等等等等......。
法国的歌剧也是世界闻名,《卡门》,《罗密欧与朱丽叶》,《霍夫曼的故事》等等,与之媲美的只有意大利歌剧,用这两个国家柔美的发音唱出来的歌剧才是最入耳的,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非法国和意大利莫属。
说到巴黎,就会想到卢浮宫,每次去都能看到卢浮宫门外排队等候的长龙,我们第一次去卢浮宫时不巧遇到罢工,原想完了,肯定进不去了,却原来只是售票处罢工,不卖门票,成了免费参观。 巴黎所有的博物馆中名气最大,给人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里面珍藏的艺术作品不用细说了,这两座博物馆不花上几天时间是根本无法看完的,所以每次去巴黎,都只能花几个小时看一小部分,等到下次去再接着看。
唯一的遗憾是一直没能去成蓬皮杜艺术中心,科恩带着我们到了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门口,曾老板夫妇照例在门外噼里啪啦地拍了一堆照片,就匆匆离开。
巴黎是名副其实的不夜城,我见过最美的城市夜景是在2000年的年初,为了迎接千禧年的到来,巴黎全城灯火通明,晚上十一点, 我们登上不断变幻着各种色彩的埃菲尔铁塔,俯瞰巴黎,整座城市流光溢彩,璀璨的灯火将巴黎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卢浮宫,香榭丽舍大街在金色的灯光下呈现如梦如幻,以至于后来我再去巴黎都要选择在夜晚登上埃菲尔铁塔,但可惜再也没有看到过如此壮观的景象,因为巴黎只有在特殊的日子里才会将全城的灯光全部打开,而我们第一次去巴黎正巧遇上巴黎迎接千禧年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