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简友广场
明朝人物(二)悲情于谦(2)

明朝人物(二)悲情于谦(2)

作者: 蔡灵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3-09 22:48 被阅读0次

上篇说到,北京接到郭登消息,急任于谦全权负责京师守城。可先斩后奏”。这也激起了一帮佞臣的嫉恨之心,说皇上给于谦的权利过大。当时京师军情紧急,朱祁钰与朝员商议对策,于谦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针对也先军长途跋涉,气焰嚣张,于谦主张守军城外迎敌。将守军20万全部列迎于京师九门之外,禁闭城门,表示誓死一战,绝不后退。下令临阵之时,”将领先退,斩其将;军卒不听指挥,先退后队斩前队。”身为主帅的于谦全副甲冑,慷慨陈词,语三军将士以忠心报国,军心振奋,士气高昂,誓与京师共存亡。

十月十一日也先等挟持英宗到北京城外,上土城,令明朝大臣,出迎圣驾。景泰帝派王复,赵荣等人出城朝见。也先要求于谦、王直等大臣出面,且索要金帛以万万计。朝廷中有部分人慑于蒙古军的蛮横,有心议和,于谦坚决反对,誓与之战当。瓦剌骑兵进攻德胜门时,于谦设伏兵诱敌深入,出其不意合围痛击,瓦剌军伤亡惨重。待瓦剌军撤回,土城一带居民登上屋顶,以瓦击之,明军赶到瓦剌,瓦刺军被迫后撤。 

与此同时,居镛关的瓦剌军也惨遭重挫,明军各地援军也将赶到。也先无心再战,拔营起寨,撤围北遁。明朝北京保卫战获得重大胜利。

也先的失败引发了瓦剌内部固有的矛盾,可汗脱脱不花不满也先的专权,遣使与明朝通好 。此时也先在喜宁的撺掇之下,又像明朝边境发起攻击,刚到大同,明朝守将郭登出奇计,八百骑兵大破瓦剌军。身在敌营的英宗,也十分痛恨喜宁,设计命其到北京索要财物,密信将其擒之,喜宁被诛。从此也先因不明各地军情,不敢轻举妄动。脱脱不花等人与明朝通好后, 也撤回了兵马。也先也无心再战,于是开始以归还英宗为条件,与明廷和谈。至此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廷上下来不及行赏,就在议和和迎取英宗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执。在迎取英宗的问题上,大臣王直率众臣上言:”情应许其情,迎回圣驾”。没想到这一句话正好触痛了景泰帝的心病,”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迎回英字必然引起皇位之争,这是景泰地极不情愿的事。在这个棘手的问题上,众臣为难不知左右,于谦当即立断,答到:”天位一定,宁复有他?故立当速奉迎。”景泰帝闻此言喜上心头,忙答道:”从汝,从汝。”    于谦的建议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案,但其倾向性也是相当的明显。自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后,于谦一直主张:”社稷为重,君为轻。”根据这一观点,社禝高于一切,君王可以更改。在国家危难之际,依此做出明确的选择,力挽狂澜。使大明朝逃过了自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劫难。于谦居功至伟。

但英宗有望回銮之时,也是于谦等人更为尴尬之日。景泰帝不愿其兄回归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出行使者拿到景泰帝的诏书之后,发现其中并无迎取英宗之言,使者到瓦剌大营之后,君臣相见不免感叹。英宗问:”我在此已有一年,为何朝廷不迎我回?吾回去以后就是看守祖宗陵寝也是可以,做一个百姓也可以。”也先想放人,但是皇帝诏书只有议和,未见议其归还英宗之事。

在众臣的推动下,景泰帝无奈又派扬善出使瓦剌。幸而杨善机智巧辨。他解释道,”吾君乃欲成就阁下之美名,若论书无明载,归帝方可显现公等求和的诚心。”也先闻之,大喜,同意放归朱祁镇。英宗回归可谓是历经磨难。

本应该是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皆大欢喜之事。英宗放还,明廷理应隆重相迎。而景泰帝传旨以一舆二马,迎于居庸关。可见景泰帝对于迎取之事是非常的抵触。 英宗回京后日子并不好过,景泰帝十分担心他争夺皇位,开始实际上的软禁。景泰帝的另一桩心事,便是英宗长子朱见深现在仍为皇太子,他一心易储,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重臣不敢公开反对,经与宦官谋划改立朱见济封为太子,原太子改封为沂王。 

  当时于谦作为景泰帝仰赖的重臣之一,正努力加强京城防御力量,改革经营编制,经过一番努力后,景泰帝似乎坐稳了大明天下。由”土木之变”引发的困厄似乎也烟消云散,可天有不测风云,另一场灾难悄然而至。景泰帝四年(1453年)。新立太子朱见济忽然病死,期间有人提议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景泰帝脑羞成怒,下旨严刑拷讯。至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一病不起,坚持不肯放弃帝位。于谦率文武大臣上疏,”圣上早日决定东宫储位。”景泰帝只答应正月十七日上朝时定议。  而在十七日早朝之前,发生了明史上有名的”夺门之变”。身居南宫的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密谋下重登皇位,故又称”南宫复辟”。  在十七日早朝前徐有贞等人抢先一采取行动,趁暮色进入大内到南门南宫门外,守者畏惧,开门放行,徐有贞等人进入奉天殿之后,鸣鼓开门。等待早朝的百官,忽闻殿内大乱,震愕不已。徐友珍大声宣布太上皇复位。

” 夺门之变”后,于谦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这次夺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徐有贞,就是土木之变爆发后,倡言迁都的翰林侍讲徐理,当时就与于谦等人结下了深仇大恨,此时大权在握的徐有贞为雪耻报仇自然首先拿于谦开刀。    由于于谦性格耿直,傲骨铮铮,直言不讳对心术不正之徒多有冲撞,因此同朝大臣及太监记恨于谦者并不在少数。他常感叹道,”此一腔热血,竟洒何地。”言语之悲凉,实令人黯然伤神。   

徐有贞等唆使言官弹劾于谦,王文等人,理由是阴谋拥立其他亲王为东宫太子。王文聚力力争,徐有贞理屈词穷,诡辩道:”虽无显迹,意欲有之。”最后竟以”意欲”之罪定刑处斩。  面对莫须有的诬陷与栽赃,于谦并不是不想抗辩与申诉,但他内心里明白自己逃不过英宗这一关。因此于谦之死,从根本上说是有关皇帝废立的政治问题,拥立并忠于景泰帝的于谦,在英宗复位之后只有死路一条,这恐怕也是”刚烈忠义”的于谦无奈的结局。为了保全社稷却无法保全自己的性命 。

明人于慎行在《谷山笔塵》中云:”秦桧杀害岳飞,世人都以为是秦桧为遵守与金人达成的协议,然纵观事实,并非如此,杀岳飞乃高宗之意,高字不愿迎回徽,钦二帝,秦松知其意也。”

      在封建王朝中,只有专制帝王对其臣子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而不存在臣下选择帝王的自由,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就是于谦悲惨结局的症结所在!

看王新龙编著《大明王朝》中海瑞,于谦两篇甚是痛心,忧国忘我,刚正廉洁之人,总遭奸人诽谤,昏君裁决。愤愤不平也,如海瑞所叹:”这等世界,做得什么事业!”。但是海瑞的刚直不阿,冒死谏诤,于谦的刚烈忠义,忧国忘家,实教感天动地,浩气长存 ,他们就是鲁迅先生笔下”中国的脊梁”。看了一点明史我有点不想看史书了,太”吃人”了。心惊!

相关文章

  • 明朝人物(二)悲情于谦(2)

    上篇说到,北京接到郭登消息,急任于谦全权负责京师守城。可先斩后奏”。这也激起了一帮佞臣的嫉恨之心,说皇上给于谦的权...

  • 明朝人物(二)悲情于谦(1)

    古语云:”忠臣不事二主。”在国难当头之际,于谦做出了坚定的选择,由此保全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而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 《明朝那些事儿》阅读总结18

    二,关于明朝的大臣七)第七位皇帝朱祁钰时期的大臣 1,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

  • 明史真有趣

    最近看了对明朝的历史兴趣浓厚,重温了高中时期看过的《明朝那些事儿》,被许多鲜活的历史人物所折服。朱棣、于谦、张居正...

  • 于谦 —— 一个值得敬佩的名臣

    文:学而有道 谈起明朝那些事儿,于谦是无法绕开的神一般的人物。我觉得无论什么年代只要谈起于谦,他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读书笔记

    1 智勇兼备,方为国士 今天我读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我喜欢上了一个人——于谦。 于谦的偶像是文天祥。 于谦的...

  • 《念奴娇-深夜怀古》

    时光似水,能看清,无数清廉人物,追忆往昔,人道是,明朝名臣于谦。 年少有为,巡按江西,平反百起冤 。 历史...

  • 两袖清风——于谦.明朝

    两袖清风—— 于谦·明朝 一、 ...

  • 036 日更

    【书名】明朝那些事儿2 【章节】17章 【作者】浅梦 于谦让朱祁珏登基后,终于解决了三大问题,稳定了军心。 于谦的...

  • 031 简书日更

    【书名】明朝那些事儿2 【内容】15 【作者】浅梦 英雄?真英雄于谦。 明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亡国之际,众大臣为了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人物(二)悲情于谦(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ib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