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人物中我发现,这两个人的风格与特点很有相似之处。既有流氓的本性,但又有点文化。不过相比之下,伊藤的文化可能比袁世凯要高一些,人家伊藤毕竟还出国留过学。袁世凯被他养父死摁着读过几年书,好歹在墨水里泡过,虽然名落孙山,至少也参加过几次科举。而要说流氓的本色,袁世凯的原始基因可能更强一些,年少时不仅顽劣,甚至能算得上泼皮无赖。说个小事,袁世凯小时候上私塾,嫌功课烦,为了摆脱沉闷的功课,他有一次在天色将暗的时候守在先生回家的必经路上,脸上涂满了抓来的萤火虫。等先生走近的时候,猛然从旁跃出,配合惨叫扑向先生,着实把老先生吓得魂飞魄散,回家后大病一场,这不,先生病了就不用上课了,所以这就是流氓袁世凯的本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敢想敢干,决定做了都不带眨眼的。
作为日本“明治维新”九大元老之一的伊藤博文,年轻时候也是个狠角色,是个专职杀手,专门杀人。1853年,同样闭关锁国的日本被美国准将佩理用大炮强行打开国门后,日本人也同样痛恨外来侵入者,也呼喊着我们很熟悉的口号:“安内必先攘外”。那时候的伊藤也是个热血青年,疯狂地做一件事,杀洋人,烧使馆。
我之所以把袁世凯和伊藤放在一起比较,除了他们身上都有这种“狠角色”的特性,还因为他们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注重实际利益”。而两人高下立判也是这个“都注重实际利益”。
伊藤所注重的“实际利益”与国家利益重合,他所注重的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而袁世凯所注重的实际利益,真的是实实在在的实际利益,就是他的个人利益。就是这一点,虽然袁世凯也的确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有才能到大清即将覆灭时,末代太后隆裕天天给他送皇家规格的膳宴巴结他,革命派孙中山也邀请他,搞革命几十年的孙中山还只能当个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是指定要给袁世凯的,孙中山自己也承诺只要袁世凯一上任,他立马结束。真的很可悲,本来能把日本人摁得死死的袁世凯,一门心思想着自己的实际利益:和海军勾结用军舰在朝鲜和国内来回走私鸦片和人参,攒下了巨额财富;再不回国这辈子就当官到头了于是不择手段回国,又是打报告又是装病,最后干脆偷偷逃回去,想尽办法和李鸿章见面要求回来,老李知道朝鲜没他不行没答应,又把带回来的黄金一箱一箱地往各大王爷家里抬,终于让他甩掉了朝鲜这个烂摊子,留在了国内。别说他了,“以一人敌一国”的李鸿章,自诩为“纸糊匠”为东墙破西墙漏的大清殚精竭虑干到最后吐血而亡的老李,又何尝不是“公私两便”地经营着庞大的“洋务产业”?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煤矿……老李表面上每天上班,私下里又何尝不是让盛宣怀在为他打理着这些生意。而这一切精明的袁世凯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大家忙得四脚朝天还不都是为了自己的那点“实际利益”?所以真的很痛心、很痛惜。其实当时日本人的能力、实力、财力真的厉害不到哪里去,完全不存在打不过的情况,其实当时日本整个国家不仅很穷,甚至东拉西凑好不容易勉强凑够开战的人和物资后,对于和大清开战这件事,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