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第3周 :2020年 5月18日 ——2020年5月24日
健康
1. 走路

2. 屏幕使用时间
本周平均 5 小时 ,比上周降低 13 %
3. 冥想
4. 瑜伽私教课
5.面膜+2
6.泡脚
7.早睡早起



娱乐
《早餐中国》
朋友与重要他人
锦兰
欣姐
家庭
1.给宝宝做辅食,撰写菜谱

2. 家庭断舍离
3. 抚触按摩
4.绘本故事《小鸡球球》
5.新辅食猪肉土豆泥
6.独自带宝宝出去玩耍
7. 雪枫亲子音乐会
8.草莓香梨果泥

9.桃子香蕉果泥
10.草莓香梨养乐多
11.猪肉山药蛋黄泥



12. 烘焙新作品——葡式蛋挞

个人成长
1.听书: 《天下没有陌生人》《零秒思考》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 《穿布鞋的马云》 《演讲的本质》
2. 007作业提交

3. 学习《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4. 7. 跟君英姐沟通漫步人生才艺展示
5. 8. 答应大熊写第四期共读推荐词
如果你不会读书,那你需要共读营选好书,带你一起读书!
如果你读书效率低,那你需要一群伙伴互相鼓励,学习优秀的读书技能!
如果你觉得读书很孤单,那你需要在这里找到高手,享受碾压的同时也结交了不少朋友。
参与共读之前我是一个人读书的孤独者,参与共读之后,每天都能感受到共读营浓浓的读书氛围,有分享,有讲座,学习之余还结交了很多很厉害的高手,彼此赋能,经历碾压之后的成长才是真的成长!
——荷语微光
6.沟通群共学形式
7.与徐姐沟通成就清单和优点清单
自我实现
1. 读书:《就因为没时间,所以才什么都能办到》
2. 滴答清单使用情况统计
3. 得到学分 791 分
4. 周总结
5.月总结
6.妈妈群每日分享
7.职业测评
8.更新简历
【反思】
生活的转弯处是为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定义你的未来。[太阳]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你十年前的决定影响你现在的发展。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泰戈尔
【小确幸】
今天给宝宝做了草莓香梨果泥,宝宝只吃了一些,剩下的果泥我加了养乐多喝,超级好喝,好开心!可惜婆婆家没有好看的杯子拍照所以没有留下照片,下周回家拿来好看的餐具拍照用。
【学习笔记】
《存在感》
要记住,在职场上,着装的原则是:不要为了你所拥有的工作和职位着装,而要为你想得到的工作和职位着装。从姿态来看,你的后背挺直了吗?双腿站直了吗?如果你想表现自信,必须展现出相应的姿态。
要表现职场存在感,还要培养情境式意向。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不同的场景中,比如在小组讨论或公司会议中,你希望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在赫奇斯看来,会议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如果你希望大家认为你充满自信,那在参加公司会议时,就不要趁无人注意时进入会场,并坐在所谓的风水宝地——最后一排或者角落处,而是要早早地出席会议,提前跟其他人随便聊聊,并要坐在靠近会议室中间的位置。参加会议时,要始终以某种固定的方式做出贡献,比如提出一个建设性的建议,如果实在没有可以补充的内容,那就提出一个极有见地的问题。发言贵在精而不在多,哪怕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也要与你想要展现的特质相吻合。还有,最好不要为了提升自己的存在感,故意否定别人,这是一个失分的选择,因为别人也会采取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散会时也要注意,不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会场,你应该成为开完会还在整理资料的那个人。试想一下,如果每次会议后,你都能给领导主动提供一份会议记录,那领导对你的评分难道不会直线上升?
其实,在任何情境,无论是会议、公司活动还是聚会,你都可以运用一个模板来表现存在感。你可以拿笔记下来,这个模板就是:在进入任何情境之前,你都应该先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你想让他人对这次交流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或者是决定;第二个,你要具体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两个问题,就决定了你在特定情境中的存在感。这个模板运用得当的话,在任何情境中,你都可以设定自己的存在感。
《存在感》
赫奇斯认为,在职场上,要想提高存在感,就要遵循I型存在感模式中的个体性的特征,做到三方面:扫除障碍,突出优势和言出必行。
先说第一方面,扫除障碍。这第一个障碍就是完美主义倾向,也是建立强大存在感的最大障碍,因为它会使你疏远他人,无法坦率地与人共事,逐渐将自己变成一个圈外人。我们要承认,从生而为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永远无法变得完美,因为只有完美的神,而没有完美的人。况且,关于完美主义,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悖论,也许你自认为是在追求和展现完美,可是对其他人而言,可能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装——别人早就看穿了你的不完美之处,只是没有戳穿而已。所以,不妨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反而更能获得别人的亲近和认同。另外,最重要的是,你千万不要要求别人完美,因为这是强人所难。
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个障碍,绝对会大大出乎你的意料,因为这个障碍就是你手里现在正在拿着的,恨不得24小时不离身的,对你来说可能比爱人还要亲密的——智能手机。不是有句话嘛,“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的面前,你却在低头看手机。”工作期间,在领导和同事面前玩手机,绝对是最破坏存在感的一种做法,因为此时的你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已经和手机融为一体了。长此以往,同事对你的印象,可能都不及对你的手机后盖的印象深刻。所以,在工作时,如非特别必要,就不要总看手机,尤其领导讲话的时候。当然了,作者是针对大多数行业而言的。在我们中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的兴盛以及小程序的开发,看手机、玩手机已经成了很多新兴行业的工作之一。另外,工作之余,很多人通过App进行在线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忽略这条。
再说第二方面,突出优势,指的是你在工作领域要表现得非常专业,展现某一方面的优势。大家都知道,“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你只有在某一方面表现得非常专业,领导才能在遇到相关问题时马上想到你,对你委以重任。而且,千万不要成为“万金油”,什么都能干,但是什么都不擅长。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只有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你最擅长的地方,你才能够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存在感,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要展现你的突出优势,除了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你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别人了解这一点。因为人们天然地对故事感兴趣,印象也更深刻,记忆保持得也更长久。比如你最擅长制作 PPT ,那你就可以回想一下,在你过往的经历中,最能体现你这一优势的事例是什么,你甚至可以为自己直接制作一个 PPT 故事,幽默地来展现你善于制作 PPT 的这一优势。
再来说第三方面,言出必行。这个大家都知道,顾名思义,就是要做一个足够靠谱的人。在这个心浮气躁的时代,聪明人不少,做事靠谱的人不多。从你刚进入职场的时候起,就要努力做到言出必行,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从而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如果你在截止日期之前确实无法完成任务,那就要提前交代清楚这一点,否则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即使你以后花费更多的力气去弥补,也很难改善。举个例子,有一项工作,你预计可以在下午三点完成,那就要实事求是,不要拍胸脯讲两点半就能做完,结果完成不了。当然,如果你能提高效率,在两点半就完成了,那就更好了。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阅读】
我对选书的建议是,一段时间围绕孩子喜欢的某个主题集中选。
比如孩子这段时间喜欢飞机,你就可以搜集各种类型的飞机书,讲飞机结构的翻翻书,介绍飞机导航系统的绘本,或者坐飞机旅行的故事书等都可以。而且,这些书最好同时有纸书、音频、电影、动画等版本。
除了主题式阅读,还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设计主题活动。如果小朋友对交通工具感兴趣,你就可以找和汽车、飞机相关的一系列读物、动画片等等,然后带他们去坐地铁、公交车,逛相关的博物馆。
围绕主题去选择多媒体的阅读内容或者展开多种活动,有三大好处:
首先,可以吸引和鼓励孩子对于某个主题持续学习。
孩子的兴趣广泛,但是经常变化。可能你买了一大堆书,孩子突然就不感兴趣了。通过动画片、书、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以及有趣的活动,可以给孩子各种刺激,持续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不断学下去。
比如,我们全家都特别喜欢看BBC的纪录片,尤其是和动物相关的。有时候一部纪录片会一起看四五遍。孩子看了纪录片,再去看同主题的书就特别有感觉。
其次,多媒体阅读和活动结合,不仅能让孩子对一个主题有全方位的了解,也能培养他们的多元技能。
比如很多英文书都会配备有声版,朗读者绘声绘色的演绎,往往比纸书更吸引孩子。朵拉看书,往往是因为音频的吸引,比如罗尔德·达尔的系列书,《老鼠记者》和《小屁孩日记》。听书对孩子的辨音能力和口语表达也有帮助。朵拉听到什么人朗读,她的发音、语调和风格就会受到这个朗读人的影响。
另外,多媒体的形式也方便孩子在不同场景使用。比如路上没法读书的时候就听听音频。朵拉假期的旅途中,往往会听有声书消磨时间,一个假期,她的英文听力和阅读能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阅读】
我对选书的建议是,一段时间围绕孩子喜欢的某个主题集中选。
比如孩子这段时间喜欢飞机,你就可以搜集各种类型的飞机书,讲飞机结构的翻翻书,介绍飞机导航系统的绘本,或者坐飞机旅行的故事书等都可以。而且,这些书最好同时有纸书、音频、电影、动画等版本。
除了主题式阅读,还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设计主题活动。如果小朋友对交通工具感兴趣,你就可以找和汽车、飞机相关的一系列读物、动画片等等,然后带他们去坐地铁、公交车,逛相关的博物馆。
围绕主题去选择多媒体的阅读内容或者展开多种活动,有三大好处:
首先,可以吸引和鼓励孩子对于某个主题持续学习。
孩子的兴趣广泛,但是经常变化。可能你买了一大堆书,孩子突然就不感兴趣了。通过动画片、书、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以及有趣的活动,可以给孩子各种刺激,持续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不断学下去。
比如,我们全家都特别喜欢看BBC的纪录片,尤其是和动物相关的。有时候一部纪录片会一起看四五遍。孩子看了纪录片,再去看同主题的书就特别有感觉。
其次,多媒体阅读和活动结合,不仅能让孩子对一个主题有全方位的了解,也能培养他们的多元技能。
比如很多英文书都会配备有声版,朗读者绘声绘色的演绎,往往比纸书更吸引孩子。朵拉看书,往往是因为音频的吸引,比如罗尔德·达尔的系列书,《老鼠记者》和《小屁孩日记》。听书对孩子的辨音能力和口语表达也有帮助。朵拉听到什么人朗读,她的发音、语调和风格就会受到这个朗读人的影响。
另外,多媒体的形式也方便孩子在不同场景使用。比如路上没法读书的时候就听听音频。朵拉假期的旅途中,往往会听有声书消磨时间,一个假期,她的英文听力和阅读能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如何与孩子探讨生死》
生命教育确实是很重要的话题,我以后会涉及更多。回到你的问题,首先回答女儿的时候,你还是要做到开放、真实的回答,而不是遮遮掩掩,不过,过于直接的回答可能会让孩子经历一些恐慌、困惑,你要用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比如你可以这样回答:
“你现在不会死,你还要过好多好多年,长大成人、结婚、生小宝宝,以后还要当爷爷奶奶呢。”
随着认知能力、生活经历的增多,孩子对死亡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比如看科普视频,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从毛毛虫到化蛹成蝶,阅读绘本也是很好的选择。优秀的绘本凝聚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而且画面直观、语言简洁,方便孩子理解。
我给你推荐5本绘本:苏珊·华莱的《獾的礼物》,金·弗泊兹·艾克松的《爷爷变成了幽灵》,罗伦丝·布赫基农的《象老爹》,佐野洋子的《活了100万次的猫》,以及利奥·巴斯卡利亚的《一片叶子落下来》。
对于孩子来讲,只有理解了生命的可贵、脆弱,才能坚定面对死亡的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