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写就出局
深度学习力——记8月12日007线下写作交流聚会

深度学习力——记8月12日007线下写作交流聚会

作者: 林青澜 | 来源:发表于2018-08-12 22:31 被阅读143次
    深度学习力——记8月12日007线下写作交流聚会

    今天下午,九位小伙伴在玮瑛的召集下齐聚月影阁,来了一场关于写作的交流和探讨。

    其中,陆开是我在整个过程中交流最多,也是让我收益最大的小伙伴,我想分享他给我带来的学习力的迭代。

    《穷查理宝典》所提及“普世智慧”,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开篇就提及“元认知”,成甲老师《好好学习》一书也提到“临界知识”,虽然各有表达,但基本说的都是一个概念,我当时非常好奇这被这些厉害的人所推崇的“元认知能力”到底是什么?又是可以用什么方式进行自我培养,得到这个能力呢?它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能力和改变?它的作用,有没有这几位前辈所提到的那么厉害?

    先奉上“元认知”一词相关的知识点:

    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例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这种次认知。 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概念:

    近二十几年来,元认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力图对"元"概念的产生、元认知的性质、结构、评定方法等有关研究进行概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例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这种次认知。 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哲学根源:

    "元"概念产生于对内省法的自我证明悖论的哲学思索。Comte认为内省法存在"自我证明悖论":同一器官如何能够同时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1956年,哲学家AlfredTarski为解决这一悖论引进了"meta"即"元"的概念。他认为,元,即关于□的□("metawhatever" refers to" whatever about whatever")。他针对客体水平提出了元水平的概念;客体水平是关于客体本身的表述,而元水平则是关于客体水平表述的表述。存在于客体水平和元水平之间的这种区别,使得我们可以将一个过程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进行的过程来分析。其中,任何一个较低层次的过程都可成为一个较高层次过程的对象。因此,内省可看做是认知主体对客体水平所进行的意识作出元水平的言语表述,这样一来,关于内省法的自我证明悖论就得到了解决。Tarski的"元"概念在解决了自我证明悖论的同时,也给心理学家以某种启发,从而导致意识及认知的元认知模型的产生。

    这是百度给我的答案,那元认知又应该如何培养,怎么运用呢?

    在分享中,我们所提及的一些自身问题的困惑,或者心得体会,在这个过程中,陆开可以说非常精辟到位地剖析了很多的问题,无论是从思维深度,还是给人的触动,都特别的深刻,这种看待问题的角度,简单却非常有效,刷新着我们每个人的认知维度。

    他问我们问题的时候,很简单:你的问题是什么?

    同样,他学习的方法也很简单:我的问题是什么?

    这就是他的“元认知能力”的体现。

    陆开提到,在他学习和掌握一项知识的时候,会去深度挖掘作者,他的大环境,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谁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让他得以形成这个想法,是这个想法的原创,反对者,还是集大成者,当整个文脉很清晰地呈现的时候,就会对整个理念形成非常直观的看法。比如《国富论》一书,就是集大成者所写的伟大著作,亚当·斯密在这本书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较明白的描述,那几乎在他之前的作者,可以不用去看了。包括以后的著作,很多都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衍生和发展。

    这就是他在学习上元认知能力的体现——了解知识的原理,了解知识的底层规律,让自己能够充分去掌握并应用这门知识。

    这是一种深度学习的能力。

    我发现,哪怕我觉得自己现在把知识体系架构起来了——也许并不是我自行架构的,而是在积累了阅读量以后,自动形成了我的知识框架,但居然没有掌握这个方法——然后会觉得其实自己在分享的时候没有逻辑,不能简单明了地去表达,也无法简洁且到位地告知他人这个知识的体系和底层规律是什么:如同陆开这样三言两语让人明白《国富论》的地位所在,我现在没办法做到。

    也因此发现自己原来的系统认知力是如此经不起推敲:我对我自己在学的经济学知识,居然没有一个大局观——格局决定高度,当没有一个大局观的时候,所学所思就是各自散乱不成体系的,就无法支撑起整个的知识框架,如同一盘散沙。

    比如心理学,很多人学习心理学可能会钻到某个派系,却很少去系统了解过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的分支也很多,和哲学的边界也比较模糊,如果能够从佛洛依德,荣格,阿德勒,他们的关系和分裂的思想脉络去了解,以及历史中所影响的心理学的发展和衍生,及至今天所成熟的各个学派的关系,也就有更宽广的视角。他学习的高度也会变得不一样,会明白这个派系与另一个派系是如何衍生和发展,又如何更好地结合运用的。

    毕竟我们所知所学都很有限,一切都不过是基于我们现在的基础去理解。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就像陆开所说,读书,是一个很大的坑,跳进来很开心,也很痛苦,因为没有尽头,学到一个新知很开心,但随之而来的困惑也会非常非常多。

    姑且不管这个痛并快乐的体会。

    就学习而言,原理,认知,运用,这三个关键词,是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寻找文脉的能力,不要被他人的观点牵引——不能一直停留在学习的快感中走不出来,而要追根溯源,这个知识为何而诞生,有什么样的发展,以后是否可以存续?又给我们本身带来何种影响?知其然也!

    再来看一段有关于认知和元认知的释义,就会更加清晰“元认知能力”这个概念所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了。

    元认知和认知都属于人的认识和思维活动,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和思考的对象不同:认知活动的对象是外在的、具体的,如记忆的对象是某个具体的事件或某篇文章,阅读的对象是某段具体的文字;而元认知的对象是内在的、抽象的,是主体自身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

    (2)  活动的内容不同: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识对象进行某种智力操作,例如,阅读某一篇文章,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字词进行辨认,句子、段落进行理解,最后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元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如阅读中的元认知活动有明确阅读目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上、对当前阅读活动不断进行调节、自我提问以检查阅读效果、随时采取修正策略等。

    (3)  作用方式不同:认知活动可以直接使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例如,个体阅读一篇文章,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大意、中心思想。而元认知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影响主体的认知活动,例如,通过自我检查确认主体的阅读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4)  发展速度不同:从个体认知发展看,元认知 落后于认知的发展。研究表明,婴儿出生以后就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幼儿到了学前期才开始获得一些零星的、肤浅的元认知能力,这是元认知能力才开始发展。在大学生中,元认知能力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通过加强对元认知的学习和培养,能使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获得迅速发展和提高。从本质上讲,元认知是不同于认知的另一种现象,它反映了主体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同时两者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认知是元认知的基础,没有认知,元认知便没有对象;元认知通过对认知的调控,促进认知的发展。元认知和认知共同作用,促进和保证认知主体完成认知任务,实现认知目标。

    元认知,是对自我认知的认知,认识到自己所知所学有限,这就是元认知——时刻带着“问题”去学习一项知识,直到到达底层逻辑,完全去掌握它。

    以上是我今天的收获,和心得,与大家共勉共进,也欢迎指正!

    深度学习力——记8月12日007线下写作交流聚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8cd516e7ad2d:关于学习,读书,写文章,
        陆老师开一个简单粗暴又非常有用的方法论就是:
        你的问题是什么?

        很多人困在所谓的问题里,其实是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我也有同样的问题。
        先分析清楚自己的问题,再提问,再找答案。

        青澜姐的知识面实在太广了,要向您学习。

      本文标题:深度学习力——记8月12日007线下写作交流聚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le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