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做不被替代的教师

在人工智能时代,做不被替代的教师

作者: 聚汇学平台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22:29 被阅读0次

    陈铁,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特约观察员,江苏省如东县九总小学教师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新的智能时代,智能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打破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学习方式,未来的学校教育将会有巨大的变革。

    人工智能在未来社会将是无处不在,学校也不例外。未来的学校,教学将离不开交互电子白板,备课将是更先进的人工智能备课系统,学生的学习将会由电脑实行一机一人的个别辅导等等。有人说,未来的学校将会由人工智能取代教师,可我认为,人工智能虽然有其优势,但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

    教育是塑造心灵的一个复杂过程,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老师的感情关怀,需要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交流,需要老师的榜样引领。教育的对象不是物,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

    教育首先是教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人,做一个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人。而这些教育培养,靠机器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由老师通过引领、通过活动、通过谈心等途径来培育。

    如教学《重阳节》时,先播放“重阳节”的生活片断,观看短片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学生通过观看短片与讨论,认知了重阳节的生活习俗,知道了重阳节人们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还知道了人们喜欢在重阳节期间“赏秋”,老师再介绍这些习俗中的科学道理。

    然后出示描写“重阳节”的诗词、文学作品,与学生一同赏析,初步感悟节日文化。接着播放一些青年和小学生是怎么过重阳节的片断。观后继续讨论:这些学生在重阳节做了些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把好吃的先给老人、长辈吃,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事务等。

    再提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再进一步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要“尊老、敬老、爱老”,认识到这是我国优良传统。这样的讨论使学生初步悟到了节日的文化内涵。老师再顺势介绍“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国通过立法把敬老节放在重阳节这一天,也充分体现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最后,组织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你准备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重阳节?设计一张表让学生填写,内容包括:重阳节你准备做哪些事,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在家为长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引导学生过一个弘扬节日文化,有意义的节日。

    这一教学,现代智能媒体融入了教学过程,但如果教学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引领,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学生就不可能体验到节日文化,思想情操就得不到提升。

    人工智能将改变教育教学现状,课堂教学将迎来新的变革,老师必将受到新的挑战,教育也将会发生重大变革。未来的教师需要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来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各自的特点,制订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能运用人工智能辅导学生,特别是在培优补差中发挥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使课堂更贴近学生实际,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增加学生的人机互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因此,未来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是具备掌握熟练运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将离不开现代化设备,交互电子白板将取代传统的黑板,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很难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是有丰富的教学语言。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了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后,学生所接受到的感官刺激丰富了,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关注,教师需要有丰富而幽默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

    三是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人工智能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不确定性将会增加,因为有些东西是预先设置好的,而面对的学生则是有思维的人,学生的言行举止可能会超出预设,突发情况会增多,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处理。

    四是有亲和力。未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人机互动的时间将会增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有所减少,这会导致情感的互动降低,因此,需要教师更加关心爱护学生,提高师生间的感情。尤其是对一些缺失学习兴趣与信心的学生,就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引导、感化他们。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更富有趣味性,教学过程将更生动有趣,更有交互性,信息量也更大,教学效率也更高,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人工智能时代,做不被替代的教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lx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