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时分,醒来,拿起手机,随意点开一个短视频,一位学者型的博主在讲述“不要对花父母的钱有愧疚”的话题,点进去听了听,作为一个过来人,是能够理解的。
我们花父母的钱,总是有愧疚,尤其是父母时不时地会有类似的言语在耳边响起时,更会增加自己的愧疚感。小学时期,经常和奶奶在一起,受奶奶的影响最大。她们是经历过战乱、饥饿、困苦的一代人,因此也养成了一生勤俭节约的习惯,会经常对父母大手大脚花钱的行为进行指责,认为他们天天过着“浪费”的生活。这一观念,潜移默化地也影响了我,自幼开始默默地要和父母划清界限,不再过他们“浪费”的生活,要惜物、要节俭。初中开始住校,为了成为奶奶口中的“节约的好孩子”,在唯一的支出项目--吃饭上各种缩减,每天吃最少量的小碗饭,菜+馒头是7角,如果加1角就是大碗菜,但是很少去尝试吃个大碗菜。单调的饮食、不足量的饭菜,让我成为了家里经常夸赞的好孩子,但是,在发育的关键时刻,错过了身体必需的营养,身高受到了影响,远远低于遗传身高,也和姐姐弟弟们的身高产生了较大的差距。那时候,多花壹角,就觉得对不住父母,对不住自己“懂事”的称号,硬生生地节约下来了,其实父母根本不知道你是节约了的。
如今,自己也为人母,才明白,父母需要的是健康快乐,为了身体健康,你想吃什么都可以,你想怎么吃都可以,你吃得多父母会更开心,我也不需要孩子在吃饭上省钱,省出来的钱还不足去一次医院的费用。如果因为营养跟不上,影响了生长发育,是一件足以遗憾一辈子的事。
在教育上,如果需要一笔大额的费用,也可以大方地求助于父母,因为成长是第一位的,当你通过这笔费用获得了成长,还会赚出远远超过这笔费用的钱,到时候完全再加倍回报给父母。
当年准备考研的时候,心理负担就比较重,总觉得要靠就要靠最好的学校;如果只能进入一所普通的学校,还要父母承担费用,是一件令自己是否愧对父母的事情,因此,把目标定的太高,在没有达到理想学校时,也并没有去寻求调剂到普通院校继续读研。现在再来看这件事,当时完全可以选择一所中间档的学校,借助于父母的力量去读研,在当时的环境中,研究生就业还是有先发优势的,也足以把那些费用赚出来的。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因此,作为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有需要父母资助资金的时候,不妨大方地去接受,无论父母用什么样的言语对待,先忍受,把成长放在第一位,通过这笔资金获得成长之后,再回报父母就是,但是一般父母是不需要回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