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结束,和来的时候一样,李老师在网上预购了返回临沂的火车票,这次学习是我十年来唯一的两次乘坐火车的经历。
但是感觉却没有变化。轰隆隆的火车发动、行驶的声音,嘈杂的候车室,长龙般的检票口,还有拥挤上车的人群。别的不说,就说上火车吧。十年前我坐火车的时候,当时的人一等火车停住,便向着最先打开的车门奔去,都想着第一个上车。然后就是工作人员高喊:“排队排队,先下后上。”等下车的人走了,歪七扭八的队伍又开始堵在车门口,都在争第一个进车的“荣耀”。
登上火车,按照火车票准确找到自己的座位,3车厢15号。到了座位一看,“怎么有人了?车票没错啊!”
一对母女坐在我的位置上。女儿很小,说话呀呀的,如果不仔细倾听,还真听不清她的话音所传递的意思。我到的时候,女孩正趴在妈妈的身上淘气。我的位置靠窗,算是比较好的位置。对于几百公里的旅途而言,坐在靠窗的位置,窗外的绿意多少可以缓解疲惫。
自然,我肯定不能让这对母女把属于我的座位让给我,带着孩子乘车本来就不易,何况孩子还那么小。况且,在我看来,坐哪都一样,关键是能否尽快的回到家。过程在此刻不重要,牵挂的目的地,才是我惦念不息的事。
孩子是一刻也不消停,无论母亲怎么变着法的哄。一会要吃这个,一会要吃那个。此情此景,想起了我的女儿。有段时间,我女儿表达了强烈的想坐火车的愿望。当时,我心里想,这不简单吗?带她坐就是。火车比汽车舒服一些,轻易不会晕车。更重要的是,她要是想方便,火车上有卫生间,这一点对于孩子坐车是非常便利的。可是,在这对母女旁坐了一会,我有点没有底气坚持当初的想法了。普通火车比较慢,座位拥挤,如果女儿一会这,一会那,可如何是好!
李老师坐在我的斜对面,和我隔着两排座位。正巧,李老师对面的座位是空着,没有客人。一个人端坐,除了摇头张望,刷刷手机,甚是无聊。所以,我转过头给孩子的妈妈说:“我先去对面坐,等人家来人了,我再回来。”
半个小时左右,到了一站,火车停车三分钟。虽然是短暂停车,人却上来不少。人群中来了两个人,在我刚才坐的位置上坐下。要这样,我是回不去了。我的位置让别人占了。这是怎么回事?看样子,这两人是没有坐错地方。我问孩子妈妈:“你是几号座?”孩子妈妈面无表情的答到:“6号。”原来如此。
我说:“6号座正好是我现在坐的地方旁边,我不回去了,坐你的座吧。把我的行李递给我。”
孩子的妈妈还是和刚才一样,面无表情的把我的行李从座位地下拿出来,递给我。
整个过程,犹如一出哑剧,无声无息,又处处有声有息!
说实话,心里说不出的无奈感,有几分困惑,也有几分恼怒。毕竟她们受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帮助,虽然这份援手微不足道。即使如此,普普通通的一句“谢谢”还是担当得起的。
帮别人,就希望别人需要千恩万谢,绝地君子所为。收到了别人的帮助,说句淡淡的“谢谢”,在我看来是人与人交往的礼节。社会大舞台,尔虞我诈,没有间断;单位、办公室小舞台,“政治”是非也没有消停。大舞台有大事非,平头百姓无法论说。小舞台怎么也有大舞台的样子呢?其原因为何,是不是大节不亏,小节不足?三国时蜀国君主刘备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张良对刘邦说:“大行不拘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都是千古真理!不过油盐酱醋的生活,还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火车还在咔嚓咔嚓的行驶,忽地提速,然后匀速,忽地停顿,然后循环刚才的过程。一如沙哑的歌,曲调抑扬顿挫,歌声却让匆匆行人提不起听的兴致。
――济宁学习回家火车途中偶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