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侄女最近有些抑郁,整天在屋子里,不怎么吃,不和人沟通,不去上学,好象还失眠,也去看了一下病,但她拒绝吃药,也不想和人沟通,甚至提出无理的要求,让所有亲人都比较担心和焦虑。
昨天打电话回去,也感觉家人的束手无策和失望,侄女给他爸妈写了长达3000多字的信,信中都是指责,都是父母如何如何不好,如何不理解不关心,如何对不住她,而她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委屈,最后还提出了无理的要求,如果每月给3000元,并给买一个苹果14的手机,而且答应不再管束她,她就答应回学校上学,作为身为母亲的我,我能体会哥嫂在读这封信的时候,心情有多糟糕,心有多寒,我也能看到孩子有多过分,虽然处于抑郁,但这样的说法,这样的控诉,这样的诉求,让我再次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畏难情绪。
侄女自六年级开始就由爷爷奶奶带到县城去读书,读完六年级,接着上了县城里的初中,六年级和初一都还好,却在初二的时候,抑郁了,但后来也好了,可能因为抑郁的原因,爷爷奶奶变得无比迁就,无原则包容,越演越烈,现在高二,再次抑郁了,我真弄不明白,明明条件变好了,明明没有太多的不如意,为什么那么容易抑郁呢。
于是我也开始关注了青少年的抑郁,我儿子他们班也有两孩子抑郁,直接都退学了,有一个孩子甚至还想自杀,作为父母的我们,每每看到这些扎心的案例,都会特别难受,生怕自己的孩子也抑郁,据网上的统计青年抑郁的比例高达24.6%,在生活条件,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却有这么高的比例,让无数家长焦虑和担心。
回忆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物质没现在好,家长也不太管,基本是放养的状态,没有手机,没有电子产品,就连晚上看个电视都得服从父母,却依然能看得津津有味,而父母也不可能关注到我们的感情需求,许多时候也是没道理没理由的阻止我们做我们喜欢的事,即使这件事其实是对的,即使这件事并不是坏事,却依然不能做,有的甚至还会被父母体罚,没有玩具,没有太多好吃的,没有太多漂亮的衣服,可我们却能自已找到乐趣,有交心的小伙伴,有很铁的朋友,却基本见不着抑郁。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到外面找小伙伴玩,有时也会受到父母的阻挠,想尽办法也会去,许多事情不会和父母讲,却一定会和小伙伴分享,虽然 不是每天都有肉吃,每天都有新衣服穿,却总是神采奕奕的,眼里有光,眼里有太阳,只要不生病,精神就特别好,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根本不知道熬夜是什么?而现在的孩子却更多的是在家里玩手机,在网上和朋友聊天,晚不睡早不起,无精打彩,动不动就发火抑郁。
我的儿子从小就有点胆小,敏感,还内向,对父母的依赖特别强,自信心也不足,一直以来我都特别担心他受不了生活的挫折,当孩子上中学以来,却发现他开始更喜欢和同学、朋友一起,不再依赖我们,在失落的同时,也有些开心,因为孩子的世界始终该还给孩子,每个孩子都该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伙伴,有自己的小世界,无论父母如何爱他们,都不能潜他们受苦,他该撞的南墙一堵也少不了,他们该走的弯路,一条也少不了。还有我们必须相信孩子可以走好自己的路程,可以经历挫折走向未来。我们父母要做的只是适度的关注和应有的关心,和孩子成为朋友,做好孩子的后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