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读书
《从极简到极致》读书笔记(二)避开陷阱,走出迷茫

《从极简到极致》读书笔记(二)避开陷阱,走出迷茫

作者: 抱着落日__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15:45 被阅读16次

01.最初的选择

步入职场最初的三五年,你必须拼了命地去工作,抓住职业生涯最开始的几年黄金期,尽早确立职业方向,尽可能多地积累成功经验,给自己制定计划与目标,达成一个又一个职业成就。

30岁左右,最好能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小有成就,因为接下来,可能要面临结婚生子等一些列人生大事,体验生命的多重角色。

而生完孩子你就不得去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通过这一核心竞争力,达成相对自由的职业状态,让生活过得充实而多彩。

这一切,在你多年前选择奋力一跃或安逸的那一瞬间,就已尘埃落定。

女人最好的年华,没几年。

有多少影视作品依然在不遗余力地渲染所谓完美的爱情,要知道,在世俗的力量面前,很多人一直都在跪着,从来都不曾站起来过。

有多少女孩此刻正在憧憬美好的婚姻和家庭。与其花时间钻研如何避免和未来的婆婆冲突,不如专心提升自我,去经营更好的朋友圈、见识更大的世界。

又有多少女性正陷入工作与家庭的两难中困顿迷茫,为了家庭隐忍牺牲,已经太久没有和自己对过话,把自己遗忘在角落里,任凭岁月的风沙将自己变得面目全非。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逃无可逃。而有些事情,在你做最初的选择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02.如何看清自己想要什么

是什么阻挡你看见自己想要什么?

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感觉目前的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提不起精神,感受不到任何价值和意义,分分钟会在脑海中闪现无数次想要离职的念头。

然而很快,这个念头又会被另外一个念头打压于无形中,那就是——

“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没有目标,没有方向除了在这里耗下去似乎想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你是不是也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呢?

或者,你早已被这种困惑折磨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方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都会在这个“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问题上败下阵来?

扪心自问,你想要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什么在阻挡你看见自己想要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等于是自毁式语言。

这些“自毁式的说辞”包括——

(1)追求梦想就意味着要辞职,辞职还怎么生活?我做不到!

(2)我做什么都没有恒心,开始的时候明明很喜欢,可就是没有长久坚持的。

(3)我已有的成功来之不易,别人羡慕还来不及,我说不满意就能随便放手吗?

(4)我想要的那些东西是不对的or不现实的,是不可能得到理解和支持的。

(5)如果决定了自己要做什么,到头来发现卡在这里,岂不是很惨?

如果你仔细留意不难发现,现实中太多太多的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同事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大多敷衍了事。

长此以往,人们就会陷入一种怪圈,那就是无论做什么都不上心,而如果做不好,自然会越来越迷茫而无力。

事实上,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原因与合理性,包括自毁式说辞。

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发现真正的答案。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多数是因为你不敢。

事实上,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做什么。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向内探寻的勇气,也不是每个人都敢于面对曾经不那么成功的自己。

1.想要做回真正的自己,意味着可能背叛父母一生的期待

2.想要做回真正的自己,必须放下内心的“应该”

3.不知道擅长什么的你,唯独擅长自我伤害

从“想做”到“能做”,还需要足够的动机

研究发现,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这六个因子,但每一个因子的高低程度都不同。

这六个因子及相关释义有:

(1)理论向导。强调的是真理和知识,这类人群善于钻研,以追求真理和知识为使命。科学家、研发人员就以这种人居多。

(2)实用导向。注重投资回报,拒绝任何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渴望获得收益,超越他人。银行家、工程师往往以此类为动机。

(3)唯美向导。强调美与和谐,这类人群注重个人感受及人生体验,喜欢欣赏和谐与美好。典型人群有设计师、艺术家、瑜伽教练等。

(4)社会导向。指向服务和助人,这类人愿意帮助他人且不求回报。很多志愿者、护士、辅导员等都具有这类特质。

(5)个人导向。追求权力和认可,他们渴望拥有权利,领到他人,提高自身地位。政治家、运动员、董事长等都具有这类特质。

(6)传统导向。注重原则及信仰,这类人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视社会结构与次序。很多革命家、文化传播者、军人等都具有很强的传统导向动机。

通常我们认为,在这六个因子中排名最高的两个因子,就是采取行动的主要驱动力。

03.选择的同时意味着舍弃

王尔德说道: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

有人说,其实不必等到老,只需要等到30岁,你就能知道。

三线小城,月入3000,

努力奋斗,依旧在生死线上挣扎。

月入过万,不能病,不敢爱。

04.人生不是一开始就有主线

早些年,《哈佛商业评论》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职场囚徒”。

所谓“职场囚徒”,是指以下人群:

他们既不会正面宣传公司形象,又不会努力工作,而且也不去另谋高就,既缺乏进步的动力,也没有离开的勇气。

事实上,如果我们不从思维层面彻底摆脱“囚徒困境”,即便再好的环境,及同样会遭遇到这些“职场囚徒”,糟糕的是,“囚徒困境”正像一场可怕的瘟疫,如同病毒一般疯狂卷着刚毕业的大学生们。

这不是危言耸听。

囚徒思维的典型体现是、;我必须找到职业主线,否则我就不努力。

这个观点背后,是一种对自我概念的深刻误会与执着。

很多人都因为长久找不到所谓的“自我”而陷入焦虑和迷茫,所谓“我到底应该做什么”这类问题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事实上,“自我”根本就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不是你的性格,甚至也不是你的好恶和行为倾向,它更多的是指向一个地方,那就是“你所创造的一切”。

没错,你是你创造的一切,你是你所做的事情,除此,所谓的“自我”根本就不存在。

再来谈谈什么是“职场囚徒”?

(1)卡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难以向上。

(2)对职业没有任何向往与追求,“差不多”“混日子”“求安稳”成了最核心的诉求。

(3)不努力工作,对单位诸多不满,却继续混下去。

05.迷茫是人生的一个阶段,重要的是迅速走出来

成功的人并不是在行动之前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恰恰相反,只有行动、实践、质疑、再次行动,你才能发现自己是谁。

比起沉浸过去,人更重要的是活在未来。

每个人的成功不尽相同,但终归有迹可循。

在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么一句话——

“自律人生所延迟的 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而是重新设置了人生欢乐与痛苦的次序。”

在职场中你会发现,过了职场中的第一个八年,月薪依然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旗鼓相当,或许真的应该慎重审视职场之路,并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该如何在30岁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下一个八年的时间去拼命追赶?

如果错失了22~30`岁这第一个八年,留下的也只剩30~38岁这唯一的八年。

这可能是在职场成长中最后的最佳时机。

06.避开频繁跳槽的“职业漩涡”

职业生涯的“漩涡”

职业生涯的“漩涡”

从一般规律来看,职场新人新入一家公司,基本上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熟悉情况,一年左右才能入门,两年左右才能入行,三年以上才能有效积累工作经验——这就像任何运动一样,必须达到那个点才能开始真正燃脂。

如果每份工作三年不到就跳槽,意味着你根本不可能接触到最核心的业务,也谈不上真正的经验。

做事之外,不能忘了做人的修炼。

1.人机关系处理能力

2.自我驱动能力

3.高度职业化精神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

愿30岁的你,终能通过困难的洗礼,成长为一名强者。

07.职业空档期的开源与节流

人在迷茫的时候,倘若能学会这两样能力,将对未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长久以来,人们对“斜杠”有着深深的误解,以为一个人如果身兼数职们就能成为“斜杠”。

真正斜杠身份,是深化核心竞争力的结果,而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身份的结果。

再谈谈节流,也就是花钱的部分。

事实上,不论你现在是刚出校门的职场小白,还是已经成家立业的职场老手,懂得花钱并能正确花钱的人,必须具有以下素质与能力:

(1)明确的目标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2)一定的会计思维,知道把钱花在哪里,少交智商税;

(3)强有力的行动力和良好的自控力。

通常来说,能把家庭开支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女主人,非一般保姆可替代,这是一项核心竞争力。

而实际上,会计思维并不复杂,一旦掌握,会为今后的决策和行动带来积极影响。

区分投资和消费,重点看购买的用图和价值。

如果买包包、衣服、化妆品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购物欲,并没有对应的场合和用途,这就是“消费”,而这种“消费”多了,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浪费。

所以同样是消费,理性消费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量力而行。与之对应的是冲动消费,后者经常导致巨大的浪费,不仅占用了金钱,更占用精力和时间。

天长日久,懂得花钱的人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和提升,慢慢地钱越赚越多;而不懂得花钱甚至乱花钱的人,只会越来越穷。

所以,不论你做任何选择,想不为之束缚,斜杠及花钱是最主要的两大核心能力。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极简到极致》读书笔记(二)避开陷阱,走出迷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tg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