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作者: 佘克宁 | 来源:发表于2018-06-03 23:40 被阅读130次

    李鸿章

    《李鸿章纽约访问记》,是《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书中记载李鸿章访美的新闻特稿。《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用大约40页的篇幅记载李鸿章访美,书中记载,李鸿章访美受到极其高规格的接待,美国政府对接待礼节与细节的考究,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美国政府甚至派专业的卫生防疫人员登上李鸿章的游艇,细致检查游艇上的食物及卫生情况。与此同时,竟然有超过50万的美国人为了一睹李鸿章的风采,蜂拥而至,民众向美国政府提出而因此休假一日的要求。

    《李鸿章纽约访问记》,非常直观的体现出李鸿章的定位。虽然面目全非的官方史学说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在西方世界的认知图景里,李鸿章是世界级的外交家。李鸿章在美国受到的礼遇,其实也符合李鸿章自己对自己的定位,李鸿章向来自我感觉良好,李鸿章说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后面那句话没有说出来,按照李鸿章的自我认识,大概意思只能是说他自己是应付乃至领导变局之人。

    如果从清廷角度,朝廷对李鸿章的定位,则与上述定位大相径庭。

    清廷对李鸿章的定位,视其为满清的汉人奴才,只不过是职务较高、比较会办事的奴才。

    李鸿章毕生为朝廷效力,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洋务运动中。洋务运动是清廷的近代化运动,放宽历史的视角,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李鸿章作为当事人与执行者,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于朝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原则下(不同于日本的“全盘西化”),李鸿章的事业,在相当一部分满清当权派的地位,无非就是类似改革开放初期股票市场的地位:“允许试嘛,不行也可以关掉”。

    至于与各国的外交斡旋,李鸿章凭借自己的杰出表现,扬名西方世界。但是从朝廷的角度,李鸿章所从事的外交工作,只不过是满清当权派不愿意做的“脏活”与“累活”。《辛丑条约》签订前,李鸿章以两广总督的身份奉命北上签约,紫禁城的满清权贵让李鸿章去谈判,相当于说:这种事情,还是让李鸿章去干吧。

    满清权贵的认知没有错误,在大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李鸿章不管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其实都不会对路径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除非李鸿章和紫禁城里的人换位,但这是绝无可能发生的事情。

    李鸿章享受的外交礼遇,对李鸿章而言并非好事。西方世界这种高规格礼遇,从清廷的角度看,几乎等同于江青看待王光美(刘少奇夫人)出访所享受的外交礼遇。

    西方世界给予李鸿章高规格的外交礼遇,对于清廷的虚荣心以及宣传部门的虚荣心而言,则是意料之外的好事。类似这种媒体传播画面,清廷完全可以将其宣传为是大清的建设成就得到国际认可的体现,后续的宣传,还可以将其定义为是“大国外交”。

    外交的礼仪,如果回归现实,得出的结论将会完全不同。西方世界(李鸿章出访欧洲,同样享受高规格外交礼遇)的高规格外交礼遇,是因为西方国家认为,要在清国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必须对清国的决策者进行公关,西方国家认为,李鸿章就是大清的决策者,但其实并不是。

    从文明进化的角度,李鸿章出访的画面,倒是可以作为文明进化的证明材料。鸦片战争的时代,西方国家面对的,只有两种选项,一种是琦善式敷衍了事的官场,另一种更糟糕,林则徐将鸦片的纠纷,按照解决“刁民上访”的方式处理。

    西方的炮弹还是作用非凡,殖民主义要完成文明的教化与传播,原先是要通过武力来解决,现在只是通过外交的礼遇与礼仪,基本就可以解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鸿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ws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