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乘根本法门:六度

大乘根本法门:六度

作者: 心栖莲池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12:59 被阅读0次
般若佛母,施大无畏!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摘录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此般若波罗蜜多,皆从善友闻正法生,邪见之人是智慧怨(敌), 汝等应当亲近善友、远恶知识。此般若波罗蜜多,非唯出生一切善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从此生,当知此经即是一切诸佛之母。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有二种智:一者小智,二者大智。小智施者, 为求人、天、二乘解脱,如是施者但名布施,不得名为波罗蜜多。大智施者,心无所得,无所得故得佛菩提,如是施者名檀波罗蜜。以是故知,檀波罗蜜从智慧生。

尸波罗蜜亦有二种:一者小智,二者大智。小智持戒,怖三恶道,求生人、天、二乘解 脱,如是持戒心不清净,不得名为尸波罗蜜。大智持戒,普为利乐一切有情,不住于相而无所得,趣大菩提,如是持戒是则名为尸波罗蜜。以是故知,戒波罗蜜从智慧 生。

忍辱波罗蜜多亦从般若波罗蜜多生,一切有情本智如日,无明覆蔽忍光不现。修安忍者除断无明,圣智现前佛日斯照。譬如国邑无有智臣,识用不均人民流散,设有智者亦当回避,无忍慧者亦复如是。又此智慧如明眼人,遥见毒虵即便远避,有智慧眼避瞋恚蛇亦复如是。无慧眼者,谓于过去无量劫中修行诸善,无安忍力及智慧眼, 一念瞋火烧灭无余,如干草积飈火入中焚烧皆尽。智慧之人有安忍力,设遇恶人打骂诃责,正智安忍能调伏之。譬如香象既已调伏,临阵驱策能破敌军。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无相忍不起瞋恚,无缘大悲广度一切。以是当知,安忍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生。

精进波罗蜜亦从般若波罗蜜多而得发生。何以故?若无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所作皆不成就大菩提果,无边法门安住最胜,巧便大智周遍观察,要精进力方能圆满六波罗蜜。以是当知,精进波罗蜜皆从般若波罗蜜生。

禅波罗蜜亦从般若波罗蜜生。所以者何?意业微细难可测量,身口所作则易除灭,妄心所起难可制伏。如风飘火猛焰可制,如海涛波亦可息之,唯有妄心甚难调伏。何以故?无始无明迷心性故。譬如世间多思觉者,妄起寻求而伺察之。如是妄想设入定门心犹取着,无智慧故经百千劫,终不能得三昧现前。亦如愚人妄执诸见,或执我常、或执我断,见不清净,云何能得三昧现前?有智慧人观察二事:一者见其自身多有疾病苦乐等事,皆由先世妄想颠倒, 造作诸业而今受之。若无痴爱,何有病耶?身本自空,因缘幻有,无造无作,谁受苦耶?二者复应重更观察,虽无我相,所作福业皆不唐捐。当愿法界一切有情,无尽福德涤令清净,悉得成就六波罗蜜,戒、定、智慧以为庄严。以是故知,一切万行皆以般若波罗蜜而为其母。犹如大地皆依虚空而得安立,而彼虚空无有所依。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以是故知,禅波罗蜜,智慧为母。非唯五度从智慧生,一切世间福德名闻人天果报,乃至出世无漏善根,皆以智慧而为生处,犹如大地皆依虚空而得安立。

一切众生执我取相,有五怖畏:一不活畏,常积资财恐不活故。二恶趣畏,造不善业恐堕三涂恒怖畏故。三者死畏,爱惜身命恐丧失故。四者恶名畏,恒作诸恶以自覆藏, 恐人闻知常怖畏故。五者大众威德畏,于大众中所发言词怀怖畏故。菩萨摩诃萨智慧观察具证二空,能益自他,无不活畏。除断邪行具净尸罗,必至涅槃,无恶趣畏。深入缘起了本无生,则无死畏。住无相理身心寂静,无自他相,离恶名畏。成就微妙四无碍辩,处众无畏犹师子王,是故名为无大众畏。”

“复次,慈氏!一切众生根性差别,悭贪者令惠施,瞋恚者令慈忍,我慢者令谦下, 愚痴者得智慧,开示涅槃显真实相无量功德,皆从般若波罗蜜生。一切诸佛及诸菩 萨、天龙八部咸皆赞叹,尊重恭敬犹如父母。譬如慈母唯有一子,鞠育诲示渐渐成长令得尊贵。菩萨亦尔,怜爱有情等如一子,般若甘露而为法食,五波罗蜜为大资粮, 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诸妙功德庄严法身,成就无上法王之位。”


略注:六度为大乘佛法根本法门,而般若为六度之根本,实为三世诸佛之母!如理如法观修,便能觉醒轮回迷梦,速登觉岸圆满成佛。若误解般若,便无大乘佛法,无明苦海便无以度脱,便无三世诸佛。故知般若之重要性,无与伦比。


接上经文:

复次,慈氏!有十种事能障智灯,掩蔽光明不能显了,增长痴闇无所觉知。一者懒惰,于世事业皆不成就,岂能修行出世妙善。二者近恶知识,造诸恶业增长无明。三者耽着睡眠身心昏昧,不能修习无上菩提。四者听闻大乘寻复忘失。五者乐习世间一切技艺,不知如幻而生执着。六者我慢覆藏,虽遇善友不能谘问无上正法。七者于大乘教微妙深理不能解悟,我慢自高便生退屈。八者耻己愚昧,不能亲近有智之人。九者攻乎异端诈谓知见,有所论难皆涉邪徒。十者于最上乘不生信乐,设有所闻师心邪解。由是十事障碍大乘,正法不闻,沦溺生死。离此十事有十胜法,便能悟入无上菩提。一者精勤乐习禅定。二者亲近善友听闻正法。三者损减睡眠恒自觉悟。四者于大乘法所闻不忘。五者顺世事业,常观如幻无所着故。六者无所藏隐,决众疑故。七者不轻己身,勤修行故。八者常乐法施,兴大会故。九者恒自谦下,不诳众生故。十者不自师心,深入佛慧故。菩萨摩诃萨以此十事具足圆满六波罗蜜,成就法身清净解脱。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此般若波罗蜜多,不与十六种法而为相应。一者不与十二因缘相应,所谓无明乃至老死。二者不与无明灭乃至老死灭而为相应,菩萨摩诃萨离分别心、无二相故。三者不与身见、边见乃至六十二见而为相应。四者不与世间八风相应,所谓利、养、称赞、讥毁、苦、乐、衰、损等事而为相应。五者不与随烦恼等忿恨相应。六者不与我慢、增上慢等相应。七者不与根本贪、瞋、痴等而为相应。八者不与烦恼魔、死魔等而为相应。九者不与我相、人相、作者、受者、养育、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业障、报障、烦恼等障而为相应。十者不与妄念分别、见闻觉知而为相应。十一者不与四颠倒法而为相应——无常计常、常计无常,无乐计乐、乐计无乐,无我计我、我计无我,不净计净、净计不净。如是妄计名颠倒法,有情心行乃至诸尘劳门而为相应。十二者不与悭悋、犯戒、瞋恚、懈怠、散乱、愚痴而为相应,亦不与有相行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相应。十三者不与不善等法——性罪遮罪、有漏有为——而为相应,亦不分别世出世善法——有漏无漏——而为相应。十四者不与二十二根相应,所谓眼、耳、鼻、舌、身根相应,亦不与苦、乐、忧、喜、舍受相应,亦不与男女等根、意根、命根、信等五根、三无漏根而为相应。十五者不与三界五趣种种有情而为相应,亦不分别大乘小乘佛法僧宝差别之相而为相应。十六者不分别真谛俗谛、有为无为、有智无智、有识无识、作意无作意、有体性无体性、有相无相心意差别而为相应。慈氏、当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无染无着,离诸分别,平等清净,一相一味,不与如是差别等法而为相应。


略注:大乘般若所指的真实义为五蕴这凡夫境界本空,故非与凡夫五蕴诸法,以及以五蕴境界安立的佛法体系处于同一层面,故名与之皆不相应。

相关文章

  • 大乘根本法门:六度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摘录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此般若波罗蜜多,皆从善友闻正法生,邪见之人是智慧怨(敌), 汝等应...

  • 学佛重在修行——如何修?

    佛陀老人家在经中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了,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什么。大乘佛法的修行,根本的、重要的修行,就是“六度”,就是...

  • 大乘佛法的法船——净土法门

    如果说大乘佛法是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一个如意宝藏。那么净土法门就是大乘佛法的法船,通往大乘佛法简单、易行殊胜之...

  • 忍辱

    大乘佛教修行讲六度。六度,具体指的是“布施、忍辱、精进、守戒、禅定、般若” 其中修度“忍辱”,是一个需要想明白的事...

  • 简介六度法门

    六度,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 一,布施度悭贪 ...

  • 布施

    布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项主要内容,是菩萨的正道,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是自度度他、...

  • 大画 | 苦海

    ​ 以上所说的那么多法门, 又可以概括在菩萨的六度法中。 六度分别是: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佛家...

  • 儒释道易四家甚深密切的微妙关系

    道家,入大乘禅宗明心见性之门,转凡入圣;儒家,乃大乘佛教六度万行,菩萨行思想的落地生根,菩提增上。 道家儒家,二者...

  • 观心正脉指要

    观心法门,这是佛陀亲传的直指人心的法门。 佛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

  • 六度: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最近阅读了一些佛学的书籍,对于六度这个修行方法很是喜欢。我发现它是一套个人成长的方法。 六度,意为到彼岸,是大乘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乘根本法门:六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gm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