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个妈妈私信我一个问题:
这应该不止一个妈妈的担忧吧?
虽然我们平时总是教育孩子“友爱、分享、大方,不能欺负小朋友”……
虽然家长心里也明白,孩子还小,特别是学龄前的小朋友之间,发生一些争抢打闹,一般不至于造成太大的伤害。
但这都是理性的考虑,在感性层面,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心里肯定很心疼!希望孩子能做点什么来保护自己。
最纠结的一点就是: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先说如果打回去会怎么样。
听上去确实很解气,但是,具体实施起来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首先:如果打不过呢?
既然刚才已经被对方欺负了,孩子平时性格也比较温和,那么再打回去,打不过的可能性很大,这样一来,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孩子很可能受到二次伤害。
其次,打回去容易造成矛盾升级。
这一次,爸爸妈妈在场的话,还可以帮忙控制;如果下一次爸爸妈妈不在场,孩子也习惯打回去了,情况会变得更复杂,孩子更不好处理了。
第三,孩子学了“打回去”,下次很可能习惯用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去解决一切社交矛盾。
但事实上,这样的方式可能会留下很多“后遗症”,比如,孩子言语沟通更少,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更紧张,更难交到朋友……
第四、“打回去”这样的处理方式,基本上在所有学校、幼儿园环境里都不被鼓励。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本来是受委屈的一方,却受到幼儿园、学校的批评,孩子会更委屈。
那除了“打回去”,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来处理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呢?
一定有,而且不止一种。
爸爸妈妈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能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读绘本等方式,和孩子一起想到各种处理冲突的办法,这些办法能针对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孩子。
如果孩子能学会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才会更自信,他们才会收获习得性乐观。
其实被打的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并不会像大人那样,觉得好没面子,觉得损害了自己的尊严,觉得现在受欺负以后怎么办?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只想去取回自己的东西、保护自己的利益。
所以孩子之间的打或被打的情况,比我们成人世界的冲突单纯一些,他们只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已。
更建议父母的引导方式(针对学龄前儿童):
如果不是太严重,大人可以不要介入,先在旁边去观察看看这两个孩子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孩子的力量本身就不大,打一下碰一下其实并不会让对方受伤。我们可以观察等待,让孩子自己想到解决的办法、和别人相处的方法。孩子自己想到的一定比大人教的要好。
如果矛盾升级了,那家长需要:
第一、赶紧把两个孩子分开。
分开孩子们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伤害,然后赶紧的去安慰自己被打了的孩子。他现在可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第二、说出他的情绪。
当你给孩子当下的情绪贴一个标签,说出他现在是难过、是悲伤、是委屈,天然就有安慰的作用。你可以蹲下来,抱抱他:“宝宝刚才被打了,痛不痛?妈妈知道宝宝现在可难过/委屈/伤心/生气了!”
孩子在你的安慰下,会渐渐的平静下来,好像没什么事儿了。但我知道,很多家长心里还是有疑问的:我难道只要安慰他就可以了吗?这不跟息事宁人差不多吗?我家小孩以后不会有心理阴影吗?
当然不是能只是安慰,我们要教会孩子合理地解释这件事,还要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一个孩子正确的社交示范。很多时候,真正伤害你的不是这件事儿,而是你对这件事儿的解释。所以:
第三、合理的解释风格
孩子被打了,这肯定是件不好的事情,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就把它解释为短时间、小范围的、偶尔发生的特别事件,这样能尽量减少这件事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说:
“今天我们遇到的这个哥哥因为太喜欢你手里的小火车玩具,才跟你打起来的。”
言下之意:
明天我们就不会再被打了;
下次遇到的不是这个哥哥,也不会被打了;
如果不拿这个小火车玩具也不会被打了;
有时候家长自己也很生气,很容易脱口而出:“这个哥哥怎么回事,老是喜欢抢玩具打小朋友!”
一说“老是喜欢”,那被打了的孩子就会觉得:“完了,自己好像要被这个哥哥抢一辈子玩具了!”
这多可怕?这才是对孩子心理更大的伤害。
第四、利用这个机会,教会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保护自己。
爸爸妈妈可以蹲下来,用孩子的语气,教你的宝贝说:“不要打我!”
语气一定要严肃、有威慑力、言简意赅,千万别复杂!字一多,威慑力下降,孩子还不容易学会。毕竟我们要教的是学龄前的孩子,很多孩子才刚会说话。然后陪着你的孩子去和那个打人的孩子说:不要打我!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们来说,语言的震慑力是很有效果的。
当然一次两次,不一定能成功,你的孩子可能不敢说。这没关系,不要逼迫他,告诉他,下次有人打你,你可以对他说:不要打我!
你需要坚持多次,通过各种方式来教会孩子说这句话。
比如用手偶玩扮家家的时候,手里的小狗狗会说:不要打我!
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故事里的小朋友会说:不要打我!
一旦孩子能干脆地说出来,对方听到了怒吼,反倒会吓得溜之大吉。
当然,也有个别小朋友是不吃这一套的,如果遇到这样的小伙伴,就可以采用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先对着那个打人的孩子大声说:“不要打我”!然后转身就走,不要犹豫!
孩子和别的小伙伴发生了冲突,孩子肯定会难过,家长肯定很心疼,但这也正是教孩子处理矛盾的机会。
社交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经验来练就,只有“发生才有机会”。
所以,在孩子上学之前,有爸爸妈妈时刻照看着,这时候经历一些冲突、矛盾,相对来说不算危险,但这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所积累的解决冲突的办法和经验,对孩子们长大后,如何合作,如何独立面对冲突却很有帮助。
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幼年经历的冲突和矛盾,如果处理得好,也非常珍贵。
有任何育儿问题,可以在评论里留言,我真的真的会回复哦。快关注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