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經撰寫過為什麼語文的能力要往下紮根的論點,近來發現除了孩子之外,就連一般的民眾,有一部分的人對於語文的理解能力,也有著落差,於是在日常生活可能產生誤會。
語文有什麼好理解的?每天在看、在聽、甚至在說,不是挺容易的?而近日友人在臉書上,曾經問了大家一個問題:「買七送一,你會拿幾本書結帳?」面對這問題時,我一時遲疑了,直覺是拿八本書,算七本的錢,這不是挺好理解,為什麼故意問這麼簡單的問題?是在腦筋急轉彎嗎?後來和友人聚會時,他才悠悠提起,原來他所協助辦的活動,現場有人拿了七本書要去結帳,跟櫃檯人員要求要算六本的價錢,然後第七本是送的,這可讓結帳的人員為難了。
買七送一,就字面上的理解倒也不難,讓我們把場景轉到便利商店或大賣場吧!也常常有許多的貨物買一送一,這時候,你會拿幾樣商品去結帳?如果牛奶買一送一,買一瓶,拿一瓶,共計兩瓶,應該不難,而數字擴大之後,反而令人費解了。
買一送一,拿著兩樣商品去結帳;買二送一,拿著三樣商品去結帳;將前後的數字加起來,就是你的商品的數量,而該付的金額則落在「買」的那個重點。
這對一般的民眾來說,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不過友人反應,這樣的人還真不少,那麼,不免讓我困惑起來,為什麼對一般民眾習以為常的事,對於有些人卻成了困擾?不禁開始思索,很多人在看文章,或是瀏覽別人的留言,都沒有在看「重點」,多的都是以自己的看法為看法、自己的感覺為感覺,所以在溝通上,常常出現誤解,進而針鋒相對。因為對方的重點和我們的重點,不但沒有交集,而且還強行附加,甚至豐富想像,這種狀況,臉書上很常見,只要一言不合,就隔空漫罵起來。
所以有時候我會在想,我們的語言能力,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就算不談創作、撰寫文章這種需要縝密思緒的長篇文章,有時候就連一般的用字遣詞,也沒辦法理解呢!
賈島在作詩時,在「推」與「敲」時,琢磨了許久,直到不小心衝撞了韓愈,是「推」是「敲」終於定論。一個字的應用,差距如此之甚。而現在很多人在寫簡短的文案,甚至跟人溝通時,錯字就不用說了,有些詞彙如果不適合,願意認錯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孰能無過?但如果抱著差不多、不要太計較這等心態,恐怕想要表達的重點有沒有讓對方明白,就是個疑問了。
或許因為我們平常都在應用語文,所以顯得有些輕率了?因為它太貼近我們,所以覺得它熟悉而簡單,只是當你的語文和對方的語文,溝通的橋樑到底有沒有利用文字搭起來,就值得細細思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