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孩子哭闹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脱口而出:“别哭了!”。这样做其实就等于,反过来要一个“受委屈”的孩子来体贴你。
而且有时明明是你欺负了他,你还理直气壮地要求他别哭别闹!
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个月大的胎儿,就可以识别妈妈的声音,并试图去理解这声音中所包含的喜怒哀乐。
也就是说打从娘胎里起,宝宝就对我们深深地依恋着,他渴望被妈妈理解,包容和爱!
记得我产后42天体检的时候,体检完顺便在医院让涵涵游泳。当我给她脱完衣服,护士正往过走,打算抱她时,她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两只小手紧紧地攥着我的手,眼里满是惊恐和求保护的信号。甚至整个身子都在往我身上倾,当时她一定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来求别带走!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妈妈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也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那个小小的人儿有多么地需要我们。
可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在她很小的时候,的确极尽包容。但随着她越来越大,会走路会说话之后,我们却越来越不耐烦。因为我们总是觉得她长大了,理应更加听话,怎么却比小时候更加难缠,更加不懂事了呢?
当我们累了,烦了,要求孩子体贴我们时,却唯独忘记了,她真的还是个很小的孩子。她正在成长中,在经历各种敏感期,各种叛逆期,而在这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里,她也在迷茫,也难以自控,她需要我们的引导,理解和包容。
所以,当孩子哭闹时,其实他内心最期盼我们这样做:
妈妈,请接纳现在的我
记得涵涵一岁多的时候,跟小朋友在院子里玩儿,那天她被那个小孩一共推倒了八次。每次被推的摔倒在地之后,她都是爬起来哭。旁边坐着的爷爷、奶奶还有一个伯伯都说她没出息就知道哭!
我当时气愤于大人们的不辨是非,也气愤于那个小孩家长的不作为,再加上本来那天心情不好。竟然冲着又一次哭着向我跑来的涵涵大吼了一声。结果涵涵竟然吓的尿裤子了。
这件事情,每每想起,我都会揪心地疼。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努力发奋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儿童心理和各种敏感期。因为我不想再如此地伤害到我的宝宝。
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当她寻求我的庇护时,我却选择与全世界站在一起与她“为敌”,她的内心该是多么地无助啊!
所以,不论你的孩子是否让你丢脸,还是让你烦躁;是否她此时的表现是你所期盼的样子,都请你接纳她,完完全全地接纳她此时的“不完美”。允许她慢慢成长!
妈妈,请您理解我
涵涵刚上幼儿园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哭闹。只有在第三四天的时候不想起床,闹过情绪,等完全清醒后就好了。
可是两个月后,她竟然每天上幼儿园都哭着不进教室,或者要求我在门口等她。对此,我内心非常不理解,有时也会感到不耐烦,甚至想发火,因为在家里说好的去幼儿园,结果去了却不进门,挺让我愤怒。
然而,此时的我已经有了丰富育儿知识的武装,我觉得我首先要理解她这么做的原因。
一次睡前的惯例聊天中,她终于肯说出她不想上幼儿园的理由:“我怕我去了幼儿园后,爷爷奶奶老着老着,就老死了咋办?”,接着她哭着说道:“那我就永远永远都没有爷爷奶奶了!”
我忽然想起,原来是有一次,门口有过“死后三周年”的乐队经过,她问我人是怎么死的,我给她普及过生老病死的知识。孩子的心地就是这么单纯和害怕失去,以至于做出令大人匪夷所思的举动。
后来,我就给她又再一次地深入普及了下何为生死,并经常带她去看望爷爷奶奶,还给老人说了孩子的顾虑,让他们也帮忙开导开导。这周开始,涵涵才愿意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
所以,我们总是说要理解孩子,要共情。但有时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各种原因,难以及时获得孩子的真实想法,而有的家长很缺乏耐心,导致孩子某种情况变得更糟糕,也越不想去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一个能够被“共情”的孩子,不仅能很快停止哭闹,还能够学会共情,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受大家欢迎,因为他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妈妈,我该怎么办
每晚跟涵涵的“卧谈”中,她总有很多的人生疑惑,需要我来解答。
有一次,她跟我说:“妈妈,我搭好了积木,叫老师看,她为啥不理我,不表扬我呢?”
如果此时我嫌她不赶紧睡觉呵斥她,或者随声附和说:“是啊,老师应该表扬我们的!”
那孩子就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也学不会如何正确地与人相处。甚至还会使本身处于自我意识爆发期的孩子,会变得更加自我,觉得地球该围着我转。
所以,我问她:“那你大声跟老师说了吗?”她说:“不够大声!”
我又问:“当时老师看着你没?”她回答:“没有,老师在跟别的小朋友说话。”
我说:“你看,你们托班有那么多小朋友需要老师照顾,她正在忙着,而你说话又不够大声,所以很可能老师没听到,并不是老师不喜欢我们家宝宝!”
听我这么说完,能很清楚地看到她脸上的表情从疑惑转变成了释然。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需要我们的认同,所谓共情也不是说必须随意地附和,认同孩子,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孩子这时需要我们回应并解释她的疑惑,从而得到正确的引导,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认知。
因此,当孩子哭闹时,我们不能再反过来要求他体贴我们停止哭闹。
他也不需要甚至也许没有能力去解释,他为什么哭?
我们应该放弃被体贴的渴望,放弃求解释的刨根问底,正确地给予共情,并能在她迷茫时,做出恰当的引导!这才是孩子真正需要,而被很多人忽略掉的!
涵妈碎碎念
这几天一直在北京参加关于绘本方面的培训,讲师是我喜欢的余治莹老师,她是著名的绘本翻译家,创作家。她翻译的好多经典绘本很多妞儿肯定都知道,比如《我爸爸》,《大卫,不可以》,《亲爱的小鱼》等。
这次培训收益良多,等培训完了后,会给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因为每天都培训时间特别长,再加上我还有其他工作要做,所以文章更新可能不是很及时。只能每天更加早起晚睡地去把该做的事情一一做好。
不过,我很喜欢这种奋斗的感觉,总想趁着年轻,努力实现一下自己,不然等老了,说不定会有很多遗憾,原来我还有那么多想做的事情没做,原来我本可以!
很多老年人都会有丧失感,大概是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没能及时努力吧,不然我想他们将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好的父母不在于他说了什么,而在于他做了哪些给孩子看。就像朱军曾说过一句很打动我的话,大致意思是:我为什么坚持早起读书?因为我不希望我的儿子早上一醒来,看到的是一个赖在床上的爸爸。
教育的极致是影响!特别是孩子最喜欢模仿的是自己的父母,我们更要做好榜样!
作者简介
涵涵妈,高级育婴师,爱看书爱研究的妈妈。推崇接地气儿的育儿理念,分享最实用的育儿方法。关注宝宝喂养、性格培养、早期教育、亲子阅读等。育儿路上我们携手同行,让更多妈妈少走弯路!
【更多实用育儿文章,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涵涵妈聊绘本(qinlingyewei521),我们推崇接地气儿的育儿理念,传播最实用的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