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条】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道:颛孙师(即子张)与卜商(即子夏)谁更优秀?孔子说:颛孙师有些过分,卜商有些赶不上。子贡说:这么说颛孙师更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赶不上同样不好。
(1)中庸之道的核心——过犹不及
过和不及——这都是有问题的——造成的伤害是一样的。
比如:
爱学习是好事——不及——就是不积极主动
努力是好事——努力到工作狂——过了
进取是好事——进取到不择手段——过了——但是丝毫不进取——不及
(2)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就是去不断地寻找各种各样的事情的那个合适的度。
比如:
生活没有趣味——当然不合适
那玩物丧志——恳定也不行
所以要找到生活中间那个合适的度——一会过一会不及——把这个摆动的浮度逐渐缩小——最终达到夫子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那个状态。
这个东西很难掌握——很难掌握的好处是——有趣味。
【第十七篇】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氏比周天子左右的卿士还富有,可是冉求还为他搜刮,再增加他的财富。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大家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
(1)从经济学角度讲——夫子这样做是错的——马太效应——就是越有钱的地方越有钱——越有钱的人资产更稳定——他可以形成很多反脆弱的配置。
(2)夫子遵循自己的原则——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夫子如果没原则的话——他完全可以不说话——没必要和自己最重要的学生之一撕破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