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文章参与星辰计划2024年第14期“固”专题活动。
固组词固步自封,释义,安于现状,不思改变。
“啪”惊堂木这么一拍啊,小老儿我就要开始说书啦。今儿个既不说东,也不说西,咱就说南庄的那个张老眯。
列位看官可能要问了,这张老眯是啥来头?张老眯打小就整天眯起着双眼看人,远远看去眼睛就只剩下一条缝,所以被村上的张木匠喊哈眯出了名,喊了大半辈子从哈眯变成了老眯。别看张老眯被人喊了一辈子哈眯,人却是一点不迷糊,仗着读了几年书,年轻时出去闯码头,竟然骗了个城里米行大小姐回来当老婆,一时传为佳话。五十年代乡村老师短缺,乡教育局领导发现这两夫妻都识文断字,就邀请他们当了公办教师,张老眯文化水平是没有老婆于老师高的,后来学校推选校长,原本教育局是想让于老师当的,无奈于老师回绝说不会骑车,靠双脚走路,遇到开会多的日子吃不消,于是老眯就混了个校长当当,夫妻俩一辈子就在乡下养蚕的公屋里教书,直到退休。
而今天要讲的故事从老眯夫妻退休后开始。因为老眯一直在离家比较远的乡下教书,平时就住在学校里。此前在老家他造了三间大瓦房,给两个儿子一人一半结婚用。没有给自己留一砖片瓦,等到他退休了,发现自己竟然没地方住了,两个儿子已经相继把老房翻了新,盖起了楼房。他想要盖房,却已经没有宅基地的份额了,村干部说他是属于吃皇粮的,不算农村人了。所以他想回家养老,就得跟儿子媳妇商量了。
这老话说的好啊,龙生九子各各不同。张老眯两个儿子也完全两种性格,老大温和孝顺,找个媳妇也是个实诚人,在村子里名声极好。这里有例为证,说有一回村里开大会选举五好家庭,住老大家隔壁的老革命站起来发言说今天一定要选张老大一家,他跟他们做了十几年邻居了,从来没有听见他们吵过架。平时待人也全都客客气气的,养的小孩也礼貌懂事。老革命发完言,村上人都附和说老大一家人是不错的,这个好那个好,于是全票当选。
而阿细性格就显得圆滑很多,比老大识人,会打交道。当初生他的时候于老师奶水不足,专门请的奶妈喂奶的,所谓吃奶三分亲,阿细和自己奶妈家里的姐姐关系倒是很好。看见自己老大是爱答不理,看见那个姐姐立马眉开眼笑。加上娶的老婆也很是精明。谈不上有什么劣迹,至少平时在和张老眯的相处上,没有老大那么客气。
这事对张老眯来说商量都不用商量,直接就说住老大家里去,在他心里觉得这个事情只要他开口,老大是肯定一口应承的。老大家里住房也宽敞,前后两进的楼房。可于老师一生谨慎,说不急着表态,先商量好了。
别看张老眯一副大男子主义的样子,做事情还是听于老师的。先把老大找来商量,老大的一番回答倒是有理有据。就是老眯听了不高兴。老大的意思是住他家去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还可以住在后进的楼上,完全独立生活。可前提是要阿细同意,如果说阿细也要父母住他家里去,那么老大是不会争的。
这里再插几句,话说老大为啥会有这样的表态呢?原因就出在张老眯退休老师的身份上,在农村老人基本没有养老保险的年代,能够每个月拿退休工资的老人不是香饽饽是啥?原本没有退休的时候,村子里就有传言说老眯喜欢老大,喜欢大孙子个,会偷偷里补贴老大家。老大媳妇听见了这些传言心气就不打一处来,说要真是得了好处被人嚼舌根也就认了,可事实上一点所谓的补贴都没有拿到,就被有模有样的说成拿了的,现如今如果住到她家里去,还不知道要传成啥样呢。
事实上于老师极其注意在二个儿子中间搞好平等,但凡有点啥东西,老大有的就绝不会缺了阿细,暑假里请孙子孙女吃饭也是一起请的,从来不偏袒哪一个。可众口悠悠,能解释的过来么?
这下张老眯只能再找阿细过来商量,谁知一向对他阴阳怪气的小儿子表现的极其客气,说可以把楼下客厅装潢一下,完全可以住的下,炒菜么楼梯间里可以放煤气灶。老眯听着就想发飙,可于老师一直在旁边注意着他,踢他的脚,让他冷静下来。
话说到了晚上,老眯和于老师商量该怎么办?于老师说还能怎么办,这幅样子么阿细是在欢迎我们回去住的,不去的话肯定是不开心,老大老早就说了,只要阿细接收,他同意住到阿细家里的,所以,这个选择不开心的只有你,我知道你是想住到大孙子家里去,可弄的两个儿子不开心就没有意思了,我么倒是无所谓,你在哪里我就到那里,没有特别的要求。弄得老眯也只能叹了口气,说随便吧。
就这样老眯在阿细家里住下来,于老师还是和以前一样,样样都明算账,不轻易贴补哪一个,最多农忙的时候帮着从集市带点菜回来,还分清楚哪个菜是请儿子吃的,哪个菜儿子是要跟她结帐的。渐渐的阿细的眉眼就越来越难看了,住了三年没满,就提出来说,两个儿子轮流的住住吧,还有老大的。而老大夫妻两个虽然说不住在他们家里,倒是几乎天天吃过晚饭要来报道,说说笑笑聊一会天再走的,这天知道了阿细的意思,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说话间老眯就住到了老大家敞亮的房间里,老眯觉得心情又好起来了,阿细那小子,最近老是恶声恶气的对他们,自己生养的老小,总不见得跟他一般见识,忍的实在是辛苦了。于老师也在旁边轻声说,是可以多活几年了。老眯这下来劲了,气吼吼说全是你固步自封,一直自以为是,早点爽爽气气住过来不就好了。于老师倒是不生气,还就那么轻轻柔柔的语气说我眼睛又不瞎,我们住的好固然重要,家和也是大事情啊。
这书说到这里呢,小老儿我又要插话了,原本张老眯的故事还可以有另一个版本。当年因为吃不饱饭,于老师怕儿子养不活,就主动把俩儿子的城市户口改成了农村户口,至少保证有口粮吃,后来生活条件好转了,再想去把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却不容易了,老眯一辈子不曾求过人,俩儿子就只能一辈子做农户了。所以说如果张老眯没有帮儿子们转户口,情况肯定是不一样的,至少国家会分配工作。不用务农。条件好了,就不用那么上心惦记张老眯那一点退休工资,不过也说不定,人心呢,到哪是满足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