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玉海名家
【玉海名家】石虎、石碑、“东溪”大书曾经的荣光

【玉海名家】石虎、石碑、“东溪”大书曾经的荣光

作者: a07297ace6c3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14:23 被阅读2次

      在东溪村(原属瑞安梅头,现属龙湾区海城街道)的姜氏宗祠里,有多处明代遗物与我国历史上一位大书法家有关。几块在潇潇风雨中伫立着的石头,仿佛还在述说着500多年前的故事。

      本文的主人公姜立纲,瑞安人,是我国明代大书法家。他7岁就以能书闻名,被选为翰林院秀才,在明廷为官35年,官至太仆寺少卿,曾为日本国门书匾,清《三希堂法帖》还收有他的墨迹。他被誉为“一代书宗”,人称其书为“姜字”。

      在朝廷,皇帝称其有“秀颖之资,通敏之器”,在民间,他的书法作品是“人得片纸,争以为法”。那么,一代书宗姜立纲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的一生曾有过怎样的辉煌?在姜氏宗祠里究竟还尘封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记者多处寻访,尝试着撩开岁月的面纱,接近这位书法大家。

      一对石虎彰显地位

      农历节气大雪过后,瑞安迎来了一场大雪。记者踏着冬雪,驱车来到龙湾区海城街道的东溪村。

      沿着东溪村村口向北前行,约5分钟的车程来到姜氏宗祠。在祠堂前,记者见到了一对石虎,这对石虎约半人高,作蹲坐式,双目圆睁,昂首鼓腹,前腿直立,后腿蹲地,曲尾。石虎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造型优雅,雕刻浑朴,明显带着明代的雕刻风格。

      记者曾在文成的刘基故里见到形制相仿的石头雕刻,可惜那里的石雕已经多处损坏,而立于姜氏宗祠前的这对石虎,仍然威仪棣棣。

      祠堂前立着的这对石虎有什么样的寓意呢?早年的祠堂还有其他遗物吗?由于年代久远,祠堂已经重建,原貌与规模,现今已无法看到,但幸存下来的石虎无疑显示着这里曾出过地位显赫的先祖。

      在记者找到的瑞安文物馆编的《瑞安文物(文保单位专辑)》里,有对这对石虎的记载:“石虎,明弘治年间刻制,背部原有题刻,现已模糊,但‘虎’字尚依稀可辨。原为姜立纲墓前像生,后移至姜氏宗祠。”

      史料记载,在墓道前放置石像生,是从秦汉沿袭下来的墓仪礼制,唐宋时形成了严格的制度,到明代规矩最多。根据《明会典》的规定,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在墓前设立,而且依官员的品级不同有所区别。石像生是墓主身份等级地位的体现。

      现年71岁的姜氏宗祠房族长姜春焕介绍说,姜立纲官至太仆寺少卿,相当于正四品级的官员,墓道里肯定有石像生放置。他说,自他记事起,该石虎一直置于姜氏宗祠门前,且姜立纲墓前面的石虎至今仍在,这对石虎是否移自墓地尚难定论,但姜立纲墓道前有相仿形制的石虎是肯定的。

      “姜氏宗祠旧址建于明清之际,已有400余年历史,如今的姜氏宗祠,是1996年由姜氏后人集资,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修的。”姜春焕说。

      姜氏宗祠的历史渊源曾有怎样的光耀和曲折,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但门前的这对石虎仍然威仪,仿佛在讲述着明代这位书法家曾有过的荣光。

      宗祠里明代碑群弥足珍贵

      姜氏宗祠面阔七间,九架梁,属歇山式建筑。沿着姜氏宗祠的大门进来,便可见到祠堂里立着的姜立纲画像。在他画像的东边走廊里,记者见到了十分珍贵的6方明代石碑。

      姜氏族人姜文华现年68岁,他在祠堂里担任会计工作,对先祖的故事和这几块石碑了如指掌。姜文华介绍,这6方碑刻是《明天顺故冠带义士怡庵姜公墓铭》、《明天顺姜安人周氏墓铭》、《明弘治赐散官恒庵姜公墓志铭》、《明弘治姜赤崖祠堂记》、《明弘治谕祭姜立纲敕文碑》、《明嘉靖直庵姜公合葬墓志铭》。

      “这6方碑刻保存完整,字迹清晰,都是明代的石碑,其中以姜立纲书篆的《明弘治姜赤崖祠堂记》尤为珍贵。这方石碑的书法凝重方正,是姜立纲的晚年力作,它与孝宗皇帝的《明弘治谕祭姜立纲敕文碑》两碑一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他4方碑刻也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流所书写,在史料方面很有参考价值。”姜文华说。

      记者见到《明弘治谕祭姜立纲敕文碑》现已被玻璃框架保护,石碑青石质地,镌刻着孝宗皇帝谕祭姜立纲的敕文。文中记载:“维弘治十二年(1499年),皇帝遣浙江布政司温州知府邓淮,谕祭于太仆寺少卿姜立纲曰,尔以秀颖之资,通敏之器……”等惋惜之词。皇帝派遣官员为姜立纲做祭奠,可见姜立纲当时在朝廷受器重的程度了。

      除了石碑上的谕祭文,记者还在《东溪姜氏宗谱》上找到了两道“诰敕命”,一道在明成化四年(1468年),皇帝将中书舍人的姜立纲升授为徵仕郎;另一道是明弘治元年(1488年),皇帝为他升授为奉政大夫的诰命。

      两道诰书中多有溢美之词,赞其“效劳秘阁,慎勤不懈”、“以俊才,擢居近待,久服勤于是秘阁,厥绩以彰,肆进秩于天曹,贤声盖著,宜隆恩典,可绶褒彰”等等。

      与记者同行的龙湾区海城历史研究会主任刘国忠说:“姜立纲一生经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五朝,从天顺七年20岁授中书舍人到弘治四年累官至太仆寺卿,为官数十载,多次受到朝廷褒奖,众人对他一片赞美之词,说明姜立纲的为人、为官都是受人赞赏的。”

      改“东岙”为“东溪”

      事实上,记者在查看清嘉庆《瑞安县志》时,就找到了类似的记载。卷八人物篇说姜立纲是:“谦恭谨慎,位陟清华,布素如寒士。至于周急解纷,视弃金帛若土苴,人以是重之。”可见,这位从瑞安走出来的明代官员,身上仍带着家乡的淳朴和善良。即便在京为官,生活依旧俭朴,过着一般老百姓的日子,深为朝野人士和乡梓戚友所敬重。

      除《瑞安县志》外,记者还找到了明代翰林院编修黄佐在《翰林院记·选充秀才》中的记载。“秀才之选始自太祖(朱元璋)时,然未始隶翰林也。英宗时,始选奇童及善书法,充本院(翰林院)秀才。天顺中有姜立纲,字廷宪,居梅头里,七岁以能书,命为翰林院秀才。”

      《翰林院记·选充秀才》里的这段文字,与当地有关姜立纲的故事十分相似。大家传说,姜立纲从小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所以,幼童时已能写水平甚高的径尺大字,显露出书法天才,年仅7岁,就被朝廷征选为翰林院秀才。

      采访中,记者还遇到了姜氏后裔姜文松,这位73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其实,现在的‘东溪’村名就是姜立纲起的。”

      相传姜立纲被朝廷征选入京,景泰皇帝召试内殿时,问其姓氏和住址。姜立纲以家居东溪回答。“以前,东溪叫东岙。但朝廷认为‘岙’是贼众聚集之地,所以,姜立纲灵机一动,改地名为东溪,以避皇帝的忌讳。”姜文松说。

      姜文华介绍,东岙的地名现在还有使用,但《东溪姜氏宗谱》一直启用“东溪”二字作为地名。“1954年合作社时期,创办了第一个东溪农业生产合作社。1984年,瑞安县地名普查时,被瑞安县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东溪村。”

      姜立纲走出瑞安后,还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故事?作为明代书法大家,后人对他的书法有什么评价?请关注下期人文版推出的《姜立纲:一代书宗创立“姜字”书体(下)》。

      背景阅读

      姜立纲(1444年-1499年),字廷宪,号正庵,又号东溪,瑞安梅头东溪(今属温州龙湾海城街道东溪村)人。姜立纲从小天资聪颖,7岁以能书出名,英宗时选为奇童召入北京,作为翰林院秀才培养。天顺七年(1463年),授中书舍人内阁制敕房办事。

      姜立纲一生经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五朝,凡内廷制诰、宫殿牌额,大都出其手笔。何乔遴《名山藏》记载:姜立纲书体,自成一家,宫殿碑额多出其笔。日本国门高十三丈,遣使求匾,立纲为书之,其国人每自夸曰:此中国惠我至宝也。

      姜立纲回乡居丧卒后,明孝宗皇帝遣官谕祭。谕祭文后被刻成石碑,今立于东溪姜氏宗祠。其墓在今瓯海白象镇金竹山,为瓯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姜文华介绍《明弘治谕祭姜立纲敕文碑》 (记者林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玉海名家】石虎、石碑、“东溪”大书曾经的荣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po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