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毕业考中专,中专毕业了统一分配工作。我同学英子非常用功,晚上宿舍电灯关了,她点煤油灯学习。
英子没有父亲,母亲是农民,平时种地,逢集卖油糕挣点零花钱。能想象得来,英子学习的劲头有多足。
我们初中学校是由高中改制的,我上初中那年开始从县北五个乡镇招生,第一界只招了两个班,生源比较好。
英子很用功,平时成绩也可以,初中毕业考中专,每年都能顺利通过预选,就是正式考试短一点分落选。
英子不服气,落选后补习再考,补了六年还是没考上,就回家务农了。而我初中毕业那年没预选上,上高中考上了大学。
英子没有选择上高中,三年要花费许多钱。她不知道初中考中考的竞争力有多强,学霸多考中专,早点工作。
初中同学了三年,英子勤奋好学,我比较调皮,很少往来。英子说话温柔,脸上常挂着人畜无害的微笑。
英子家村子和我们村隔一条沟,两个村子多有亲戚往来。多年后才听说英子长得俊,家境贫寒,早早跟邻村支书的儿子订了婚。
支书的儿子长得帅气,壮壮实实一小伙。人也老实厚道,就是学习成绩一般,初中毕业回乡务农。他从心底喜欢俊秀的英子。
英子一年年初习,刚开始村支书就有意见,担心英子考上中专展翅高飞了。到了结婚年龄,年年催婚,英子还想考中专。
男方家等得不耐烦,退婚了。退婚时还说了不少难听话。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开始,农村人思想保守,笑话心高气傲的英子。
如果差的多了,估计英子早就收心了。偏偏只差一两分,英子下了决心,一定要争口气考上中考,用事实说话。
初中毕业三十多年了,我能想象来英子的处境。英子那么懂事,母亲苦撑着一个家,村里人等着看笑话,她能不用功吗?
可是耕耘和收获有时候不成正比。就像英子那么不顺心的人有的。全身心投入学习,依然年年落榜,要怨就怨老天爷吧!
听说英子补习了六年,成了村里的大姑娘,回家务农以后,找的对象家比邻村支书家差远了,论长相和家境没一样能比上。
读书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却没有帮英子实现梦想。不知道英子过得怎么样了。但愿知识提高她的认知,让她少吃点苦。
我很替英子惋惜,常常想起她那和善的笑容和温柔的话语。如果英子家境好一点,她也可以选择上高中考大学。
如果英子家境好一点,她就不需要早早订婚,就不会被催婚,也不需要考中专证明给那些笑话她的人去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