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怎么哭了

作者: 幽幽鱼 | 来源:发表于2019-11-22 11:22 被阅读0次

——01——

昨天六点钟左右,先生就起床收拾东西回老家处理事情,我虽然醒了,但想赖会儿床,没立即起来。他在客厅弄弄这弄弄那,动静有点大,挺担心把孩子那么早吵醒。果不其然,没多久孩子的房门打开,听到父子俩对话如下:

孩子:“爸爸,你在干嘛?”

先生:“我要开车回老家三天。时间还没到,再回去睡睡。”

孩子:“我上个厕所先。”

......

先生:“拜拜了,爸爸要走了。你赶紧躺回床上去吧。”

孩子:“爸爸,爸爸......”

孩子哭了,先生急着出门,将他带到我的房间里来,匆匆道别就关上房门,没有一句安慰的话。孩子哭得很伤心,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我挺纳闷的:先生出差好多次,没见他这个样子过。

——02——

孩子穿着睡衣站着挺冷的,就让他躺我被窝里拍拍他的背,安抚情绪。一会儿,孩子停止哭泣,我问:“你怎么哭了,还这么伤心?”他擦了擦哭红的眼睛回答说:“爸爸拎着行李,我怕他不回来了。”接着又呜呜地哭起来,嘴里还嚷嚷着“我要爸爸,我要爸爸”,这弄得我有点哭笑不得。我解释道:“老家有事,爸爸回去三天,星期三就回来了。你就当他出差好,最后不都是回来的,别难过。”“那他还拎着行李袋,里面装着衣服。他出差没行李袋的,只有一个背包的呀。”孩子带着哭腔反问道。

我不禁莞尔,敢情是因为一只行李袋引发了孩子的猜测和莫名的害怕。我笑着说:“那是因为爸爸大部分出差的地方比较近,当天去当天回。偶尔去远点、时间长点的出差也会带行李袋的,只不过是在你上学后才出发,你没看到而已。”孩子这才一副了然的样子,心安地躺被窝里享受片刻起床前的温暖。

孩子的世界真的是好单纯直接、仅仅是行李袋而已,可以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有时候他们真的不是无缘无故地吵闹、放声大哭,而是内心的不安或是恐惧无处发泄而已。这时需要爸爸妈妈耐心地加以安慰、引导,找出原因,让孩子平复情绪。在这方面我曾经犯过一次错。

——03——

在孩子两周岁左右,一天夜里我起来给他泡奶。鉴于前面好几次泡了150ml他总是没喝完,觉得浪费可惜,就泡了120ml的。当我把奶瓶拿给他时,不知他是怎么看出来的,摇头不肯喝,嚷着泡多一点。我跟他解释少泡一点的原因,就是听不进去,开始吵闹起来。碍于凌晨夜深人静,我耐着性子去厨房往奶瓶添水,孩子从床上起来,蹭蹭地跑到厨房门口站着,眼睛就盯着奶瓶。等我再次将奶瓶给他后,孩子喝了一口又开始哭,“不够多,多一点多一点。”管自己眼睛闭着直嚷嚷,我是怒火心中来,生气地说:“已经多很多了,再多你喝不掉的。要不要喝,不喝我倒了,睡觉去。”我们就这么僵持着。

可是孩子无动于衷,哭声更响了。白天要上班的我先败下阵来,重新拿回奶瓶,又加水又加奶泡了整整一瓶,让他没借口再要求多加点。结果如我所料,他就喝了140ml,美美地睡着了。第二天楼道里碰到楼下一位阿姨,问昨晚孩子怎么哭得这么凶,我说:“嫌奶泡少吵闹,影响到您睡觉了吧。”“那倒没有,以为你家里发生什么事了呢。”阿姨回答道,我没想到这事差点让别人误会我虐待小孩。

——04——

现在想来自己那时还蛮幼稚的,跟孩子置什么气。可能他真的想多喝点,可能他想奶粉多点味道浓一点,也有可能想我抱抱他。我在乎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睡眠,忽略孩子的感受,更别提耐心二字。

陪伴着孩子一路走来,发现孩子的不安、紧张、急躁等都离不开父母的焦虑。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指责、怒骂,他就害怕犯错,不敢尝试,失去探索的欲望。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常常讲到别人家的小孩,同样会让孩子失去自信,产生自卑心理。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摆正好心态,有效地同孩子沟通,避免矛盾产生,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你怎么哭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vw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