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纵宇一狼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人过八十,按常理来说,确实是应该进入一种无欲无求而精神自守的状态里,可世界就是那么的奇妙,总有一些自诩经验老到的迂腐之人,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以其一辈子的“封建思想”欲对我辈所谓的“年轻人”加以训诫,岂不大谬。
最近我的生活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位老人。八十二岁的高龄,身体很好,腰不酸眼不花耳不聋,出入有常,饮食有节,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生活的智者”。
然而,造物者,总是公平的,给了他强健的体魄,总要以其处世的“不足”来加以削弱。我通过他身边的人对他加以了解,才发现,人们对他的评价出奇的一致,皆是嗤之以鼻。细细垂询之下,人们都说他斤斤计较、口无遮拦,爱对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爱贪小便宜却总是以“元老”自居,众人见他年老,便不在公共场合与他赌气和斗嘴,可他总是得寸进尺,惹得大家对他是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自从我寄居亲戚家,我便对这个“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老者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我试图接近他,走进他的生活,希望可以和他成为朋友,了解他的过去,想要一究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众矢之的”的。是的,我侥幸成功了。然而,在我们成为“朋友”得第一天里,他就让我“大开眼界”,不仅使我认识到了,生而为人的幸与不幸,还让我体会到了富贵和破灭之道。
与他在大树下静坐了一天,他口若悬河,精力充沛,说的尽是他年少时的“风发意气”和放荡不羁。我不禁联想到了余华《活着》中的富贵一角,他们何其相似,然而却大相径庭、相去甚远。富贵身上始终有一种对生活的的热情和不屈,而他,对生活的充满了怨怼和牢骚,言语中尽是对生活的不满和蔑视,对世间之人,多是贬低诋毁之语,而缺乏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敬。他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的是对自己的放弃,俨然一副人人都有负于他的样子,着实让我觉得可笑。
逝者如斯,人的一生纵然是平平淡淡、一事无成,也应该有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往者已矣,不可留恋;来者愈新,应当 勇追。
常言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若不能掌控自己的言语和欲望,又何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长存。与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交谈时,我想到了毛主席给柳亚子先生的那首七律: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年老者自有年老者的生活之道和智慧之道,没有人可以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之中,如果能真正的参透生死,看透生命,那将会使怎样一番滋味,孔子所谓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也正能给我们以无限启发吗?
(2020.5.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