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老子
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印度金奈的克延比都蔬菜市场有这样一群小贩,他们白天进一批货,比如是1000卢比,到晚上全部卖完能收到1100卢比,大概能赚上100卢比,可大部分小贩(数据显示是65%)都很缺钱,没钱进货,于是他们只能去借钱,利息大概是每天5%,也就是说,一半的利润,是支付给利息的。
还剩50卢比的纯利,他们可以用来喝茶,可以去买点零食。假如他们每天能在里面留出1/10,也就是5卢比,那么他们每天就能少借5卢比,200天以后(算上高利息的复利,大约只需50天)他们就能不借钱进货了,而不借钱进货以后,每天的利润能翻倍。
不到两个月,一个穷人的收入将会翻倍,这种事就摆在眼前,但我们看不到任何的改善,大约10年以后,该借的还是在借,也没有几个人会每天省下1/10,他们通常是能多喝一杯茶,就选择去花掉它。
很多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只是在处理现有的问题,他们甚至看不到一个星期以后将会发生的事,他们或许真的很忙,真的很勤劳,但由于没有思考更远期事情的习惯,导致他们在远期永远有更大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永远在生活的屁股后面疲于奔命,而不是从更大的框架去解决本质性的问题。
你可以看到他们的生活就是由一张张的补丁组成,作者的研究小组试着帮一部分的小贩一次性地补足了进货款,这样,这些小贩们不用在借债进货,利润也大了,应该能开始过上正循环的富足日子了吧?
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通过长期跟踪显示,那些暂时摆脱了借债困扰的小贩在一段时间后大都重新返贫,因此,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贫穷主要由其思维导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只要其思维还摆脱不了“稀缺”的控制,那么哪怕在物质上暂时解决了小范围的稀缺,终究还是会在更大的层面上造成滑坡。
职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
那些没有发展目标、没有发展规划、也无积极心态的人,在发展中容易陷入负面循环,局面会越来越局促并难以突破 ;而那些从一开始有目标、有计划且心态积极、有闯劲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也能通过不断努力排除障碍,破茧成蝶,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这样的两极分化,其实就是职业生涯中的马太效应 。
马太效应对个人发展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它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1] 。当个人职业发展不好,其所接触到的资源、平台和人脉也越来越贫乏,在外部环境、条件和资源都越来越欠缺的状况下,个人发展是很难有所突破的 。将此放入组织内部考察就会发现,在组织规模越大的企业里,马太效应越发明显。核心部门的员工、业务骨干等,与边缘部门及辅助人员等除了薪资有巨大的差别外,所拥有的资源、晋升机会、发展平台、人脉等也相差甚远 。
要避免马太效应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需要激流勇进 。一是要明确职业定位,树立清晰目标 。二是要通过自身努力和优化,获得好资源、好平台 。三是要让好心态成为好运气的吸金石 。有的职场人错误的以为,不咸不淡的呆着就能自保饭碗 。其实弱者是很难参与分配优质资源,没有好资源就难发展,而终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
企业更是如此,贡献越多,资源倾向越多,资源多了,贡献更多,资源倾向更多,如此循环
很多人报各种技能培训班学习的时候,他们学习的只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依然没卵用,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没卵用——因为知识和技能是最容易习得的啊。
你可以在网上搜索到任何知识,也可以搜索到任何你想要的技能的教程,然而,你知不知道在哪些方面可以将这些东西结合进去,或者创新出新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应用,怎样应用有最好的效果?也不知道。
举个罗辑思维的例子,罗胖的知识丰富吗?他自己都说了,好多都是前一天刚得来的东西现学现卖,他的那些个知识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东西啊,怎么你就不能做呢?因为知识本身根本算不得什么,最重要的是他能给你讲明白,同时还能跟商业运作能力结合起来将它们卖出去。
这就是能力。能力不同于知识,能力是通用的,举一反三,以一化百,任何新学到的知识,都得内化成能力,才能说真正的有用。
很多人执着于知识本身,比如什么诗词大赛成语大赛一站到底之类的,这些跟能力比起来,就比较低质量,只能有舞台震撼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