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行,得生蒜捣泥调汁儿】衣赐履按:读通鉴到现在,颇有一些有趣的事没讲,原因在于太过短小,难以成文,加到其他内容里,又显得不伦不类,只能割爱。这几天突然想到,如果把读通鉴比作用餐,大鱼大肉等主菜自不能少,来点餐前水果或饭后甜点,也不是不可以嘛!于是,把那些短小有趣的内容归为一类,命之为《通鉴碎玉》,读者如果喜欢,点开尝一尝,滋味也蛮不错哦。
饺子不就蒜,味道去一半。没错,张骞通西域以前,咱的老祖宗还真没蒜吃。不但没蒜吃,好多东西都没得吃诶!我曾经尝试写个穿越小说,穿到秦末,想来他一碗油泼面,后来发现,不行!彼时连辣椒都没有,吃个茄子的油泼面!哦,茄子也没有哈。仔细一琢磨,凡是名字上带有胡、番这类字眼儿的,基本上都不是中国原产的,比如,胡椒、胡桃、番茄、番石榴什么的,其实,番茄不是原产,就连茄子本身也不是原产诶!
张骞出使西域,不仅具有军事、政治、外交意义,还衍生出巨大的民生意义,带回大量新奇事物,其中,包括许多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食物,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饭桌,今天摆一摆哈。本文举的例子来自互联网,未必完全准确,仅供参考。
葡萄。《汉书·西域传》载,大月氏、安息同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至数十岁不败。可见葡萄酒作为西域佳酿,历史悠久。《史记》载,汉使将葡萄、苜蓿的果实采集带回,汉武帝大量种在行宫附近,一眼望不到头。
【胡麻地,可不是芝麻哦】胡麻。《梦溪笔谈·药议》载,胡麻就是今之油麻,张骞出使大宛得到油麻种子,谓之麻,为区别起见,此麻称胡麻,汉朝原有的麻称大麻(可不是毒品哦)。胡麻即今之亚麻,籽可取油,皮可纺织,大量种植当可丰衣足食。
胡桃。就是核桃。《日华子》载,此果本出羌胡,汉张骞使西域还,得其种植之秦中,后渐生东土,故曰胡桃。
胡荽。咳!就是香菜,南方人叫芫荽。吃涮羊肉,如果不加香菜末儿调味儿,减色不少诶!《本草纲目》载,胡荽亦名香荽,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
【原来,这个东东就是胡瓜诶!】胡瓜。可不是台湾那个搞笑的主持人哦!胡瓜就是黄瓜,全中国最普及的凉菜估计就是“拍黄瓜”了吧?呵呵。《本草纲目》载,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为什么改名叫黄瓜了呢?据说是为了避石勒的讳,这家伙是个胡人。
安石榴。这什么东东?哦,原来就是石榴啊。《政和本草》载,或云本生西域,陆机与弟云书云,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安石榴是也。因产自古安息国,故称安石榴。
【只要不是“毒大蒜”,就是我的最爱】大蒜。对了,大蒜也是,不过呢,似乎不叫“胡蒜”,呵呵。《齐民要术》载有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之语。
胡豆。就是蚕豆哦,也有说是豌豆的,我们取前者。《太平御览》载,张騫使外国,得胡豆种归。
衣赐履说:如果没有张骞,这些食物当然迟早也会传入中国,我们断不会吃饺子时连蒜都没得就,但,张骞至少使中国百姓享受这些美食,提前了几百年。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