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头起,念头落,觉察到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我就是那观察者,我就是那被观察者,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合二为一。我就是那嫉妒的反应,被嫉妒的对象是我所观察的一部分,我就是那恐惧,而不是恐惧的对象,恐惧的对象也是我所观想的一部分,世界就是我的想象。
放松意味着即刻放下
即刻搁置任何的心理框架
即刻放下任何的想法
大脑即刻舒展
想要过一个放松的人生
意味着内心要保持觉察
在每一刻观察
能否做你的事情 但不让大脑聚
这需要一个人非常敏锐的观察
在每一刻的觉察
让大脑始终处在一个放松状态
冥想的过程,或者说,冥想的人生就是一个全知全觉的过程,意味着你要完全觉察到你的想法,觉察到这样一个汲取愉悦的过程。
当你意识到你在汲取愉悦的时候,内心变得特别的警觉。
当内心不再寻求愉悦,
愉悦才可能适得其所。
限制性信念,让自我认同思想,所以被想法带走,跟着想法走,意识到后回到当下。
一直全然的观察,
全然的接纳,
让这一切自然的发生,
这本身就是整个内心魄力的展现。
行动的发生本身就是魄力,一旦内心被想法带走,也就没有了行动。
冥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觉察的过程。
觉察外界环境对我们内心世界的影响,觉察自己的想法、念头对自己内心的影响。
觉察到自己对各种想法,各种念头的执着。比如,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这些都是想法。
如果你能够观察你的生活,观察你的内心世界,在每时每刻,那也是冥想。生活即冥想。
在生活中冥想,在冥想中生活。祝你一切都好。
要克服念头,最多只是看穿它。
看穿什么?看穿念头带来的任何现象,都离不开一个虚拟的真实。甚至,就连这个世界、任何感受、任何体验都还是一个虚拟的现实。
知道,彻底知道,随时知道——这个世界是虚的,是虚的念相。进而,不被任何境界带走。念头也就自然踩了一个剎车。它突然会停止,而我们不用去分析为什么停止。
要克服念头,最多是轻轻松松到念头的上游、根源,知道念头的上游或根源不存在。甚至,连「我」也不存在。也就这样子,一个人不知不觉就活在当下。
什么都没有做,也就解答了一切的矛盾。
只要我们轻轻鬆鬆面对「我」,自然发现它不存在,也自然让我们落在大我──回家,回到存在的家。
接受」的功夫,刚开始作的确很难受,大脑还是会喋喋不休分析,批判,好像非得要找到一个答案才肯罢休。但是,也不可能真正罢休。也不需要为自己还在分析而沮丧难过,毕竟,站在一体来看,头脑造出的世界其实小得不成比例,只是被我们当作了唯一。
一样的,面对外界的起伏、甚至头脑的反抗,最多还是回到「Everything is Okay」!
「臣服」让自己跟眼前的问题分开,将自己带回一体,透过「参──我是谁」,轻轻把头脑掀起的一个又一个小波浪融化在一体的大海,一样回到完美。如此一来,虽然还是在人间生活,还是跟周围继续互动,但任何人间的好事、坏事都不再影响自己本性,只让心带着一路走下去。活出生命的美好。
谁把自己带走了?念头,念头是谁的?念头是什么?谁出现念头?是我?我是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