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世界上的很多“狠人”。
比如多年前读《奇特的一生》,我知道了苏联学者柳比歇夫。柳比歇夫一生成就桌菱,在生物学、数学、农业学、遗传学、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历史、宗教、政治等众多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一生写了70多部学术专著。支撑这些成就的,是吓人的工作量和吓人的知识量这。
一个人怎么能在短短一生中取得这么多成就?柳比歇夫的秘密是对时间的超强控制。他永远知道当前是几点钟,以及做一件事情已经花了多少分钟,他还知道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到底能干多少事,哪些工作方法最适合自己。为了找到最佳的时间运胆策略,他从1916年开始记录、观察自己对时间的使用,前后坚持了56年,从未间断。
请注意,他对时间的记录,是以分钟为单位的。你随意问他,这56年间,哪一年哪一天的哪一分钟你在干什么,他一翻记录基本就能告诉你。后人把这套方法称为“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
我们来看他74岁那年某一天的记录。
柳比歇夫的时间纹计清单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
分类昆虫学:鉴别袋蛾,结束——2小时20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厕——3小时20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消息报》——10分,《文学报》——20分;阿•托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 ——转引自【俄】格拉宁:《奇特的一生》
这样对待自己是不是很残酷?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并非如此。以1938年为例,这一年,他写了552页的学术著作,但与此同时,他还读了各国文艺作品9000页,花了247个小时。而且,他每天要保证睡10小时。
更有趣的是,柳比歇夫一天工作的时间一般也就四五个小时。他认为,如果工作少于4小时那么证明今天的工作没有达到效果。但是,如果多于4个小时,工作的效能又是下降的,还不如用来休闲、娱乐、通信、写信、交流,甚至睡觉。这个数字,会不会让每天必须工作满8小时的上班族汗颜?
这样的人,我知道自己这一辈子也不可能望其项背。但这本书还是给了我一个巨大的启发——
所谓“优化”,就是对事物进行量化管理。没有量化,就没有优化可言。一个文科生,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个道理,并不容易。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到处都有这样的狠角色。比如在《生活黑客》这本书里,我还看到:
有人为了集中注意力,专门雇一个人盯着自己——如果自己有走神、偷懒的情况,对方要提醒;如果自己不听,对方就直接给个耳光。
有人为了节省精力,特意雇了一个菲律宾人,每天准时打电话提醒自己剔牙,省得他自己操心这件事。
有人为了挤出更多时间,研究了一种“多相睡眠法”,就是把一天分成很多段,比如6段,每段为4小时,每两段之间睡20或者30分钟。这样算下来,每天只需要睡2~3个小时。
他们的做法让人惊叹,效果存疑,其中大部分并不值得效仿。但即便如此我们也看到了人类这个物种的行动极限。他自是这个世界壮丽、奇瑰的一部分。
感想:对柳比歇夫这个人十分感兴趣。柳比歇夫十分珍惜时间,真的是惜时如金,他这一生任何一点时间都要利用起来。柳比歇夫把那些零零碎碎的时间称为“时间下脚料”,他特别会利用时间下脚料,就是五分钟、六分钟,在咱们看来无所谓,排队买饭五分钟过去就过去了。但柳比歇夫这一生他非常重视时间下脚料,两分钟也要利用呀,排队的时候看什么书,坐汽车的时候看什么书,坐火车的时候看什么书,他都有合理的安排,就是一分两分你不要想从他手里面溜掉,不可能的,非常珍惜时间。
试问我能不能更深刻的了解自己?
能不能把自己平时零碎的时间合理利用起来?
记录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宁波北仑 2024-5-14
(摘抄8:30~9:09 感想:9:10~9:30 ——1小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