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阿源在写作上找到了快乐之后,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小小的目标。
“在简书里坚持日更365天,日均一千字。”
显然这个目标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日更千字文对于一个写作小白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阿源也曾做过思想斗争,但是每到要放弃时,他就引导自己要随心而行。
随心而行,就是当一想起写作时,心就要有喜悦之情。
但阿源在写作了一段时间后,他一想起写作,反而有了厌烦之意,很明显这不是他的本心。
阿源知道他的本心是要写作的,一定是纯洁的本心被某些东西遮蔽了。
于是阿源又采用了跑步所得的经验,当每次在写作上遇到困难时,就会审视写作时的初心。
“当初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成功后可以得到什么?”“如果现在放弃写作会有什么后果?”
通过审视写作的初心,阿源及时调整了心态,继续保持着写作的动力。另一方面,阿源充分发挥本心的力量,把写作与快乐联系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爱写作”就成了阿源除了“爱跑步”之外的另一个好习惯。
当快乐书写成为一个好习惯之后,他开始写中篇小说《英雄出少年》,并很快就写完了,接下来写什么内容呢?
就算随心而行的写也得要有内容写啊,正在阿源苦闷要写什么内容时,他在公园里看到了一片落叶。
这片落叶随风从树上飘下来,飘向树根。
阿源忽然有点伤感,心想:这是落叶归根吗?
他从落叶的一生想起了自己的一生,一个年过半百的人生,怕是离归根也不远了吧。如果此时离去,人生是否有遗憾呢?
那当然有!
阿源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比如年轻时立下的要游历全国,又比如写一本自己的书。
忽然,阿源一激灵:写一本书,那不正好解决了我在简书里写什么内容的问题吗?
他还想起了五悟师父给他的建议“无心插柳”。那就随心而行吧,是时候完成年轻时的“宏愿”了。
于是阿源开始了书写人生的第一个长篇《易之悟》。
《易之悟》应该不算是小说,只能说是阿源的一些读书体会,一些感想,它结合了阿源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生,记录了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往事。
因为阿源相信,每个人能来到这个世界都不容易,活着就一定有意义。无论他(她)是谁,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哲学或者神学的问题,阿源是一个普通人,自然没有答案,但他知道一个人要有意义地活下去,就得要完成自己人生的使命。
完成自己的使命就是人活着的意义,是活着的动力。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