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775/012fe2d5bed0de14.gif)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775/1ca75ef667c8e30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775/2d24d00817ce5fb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775/6a1772ca728da068.jpg)
2月17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对越作战40周年。其实,应该还是个感恩的日子。特殊,是对于哪些曾经参战或受到过战争创伤的人来说,记忆总是无法抹掉。感恩,是因为他们的英雄壮举,给了无数人平安的生活环境。可对于很多平常的人来说,或许那好像就是一场电影,或是历史长河里的那么一段。
我虽说从军十余载,可我没经过战争的洗礼,不知道什么血与火的残酷,不知道生与死的考验,不知道极其恶劣条件的惧怕,不知道子弹飞过头顶的危险。所以,我,缺少特殊军人的特殊质感。
军人,从来就是为战争而生,打仗是军人的天职。只要有战争,就会有军人的参与。只要有战争,就会有牺牲。再说,军人也不是真钢铁铸的,歌中唱的那是对军人的一种赞誉,军人也和常人一样,都是父母生的肉身。
我常常会看、读《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这首诗,看着看着,读着读着,我每次都会泪流满脸。母子等待了20年,还只是阴阳相见。诗中的每句话,透着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也透着战士对祖国的忠诚。仿佛把我带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一声巨响,赵占英的下肢顷刻间被炸飞,年仅21岁的他,再也没有机会叫声妈妈,再也没有机会跪在母亲膝下孝敬。年迈的母亲,一直等着儿子的呼叫,却再也听不到有人叫妈妈。20年后,当她见着儿子的时候,已是阴阳两隔。母亲只能摸着儿子冰冷的墓碑,抚在儿子的遗像前痛哭。也许是恨自己让儿子等的时间太长,也许是想儿子想得太深,也许是为儿子的大义感动。
这首诗,真的很有意义,只要用心去感受,绝对是对灵魂最好的洗礼。很多时候,会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终日不得平静,总想得到更多,付出更少。也有时因为达不到目的,而想尽办法,甚至以牺牲其他的代价来满足可怜的欲望。还有时,因为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抱怨生活的不平,抱怨人生不得意,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他人的能力。更有时,看着别人强势而自己却永远跟不上,内心总那么龌龊,以为谁都有靠山,谁都不是努力来的,谁都在耍手段,谁都投机倒把。
当走进这首诗境的时候,赵占英的形象会立刻矗立在眼前。“妈妈,我多想对你说,我倒下的时候,我的枪刺,指向敌人阵地的那边,妈妈,我多想向你证明,我,作为一个军人,没有给你丢脸”,告诉妈妈,要为儿子自豪,儿子不怕牺牲,儿子是为国而战,儿子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读这样的诗,不要去体味诗本身有多好,而要体会诗以外的东西。
我的一位亲身参加过对越作战的老首长,给我看了一篇记实文学《生死28天》。这篇记实文学记录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对于史料的东西以及战争方面的东西我无权评述,也不去评述。这篇记实,把这一地点的整个战役过程描述得非常详尽。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眼前似乎就能看到一个个年轻生命的倒下。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耀眼的举动,没有惊人的业绩,没有创世奇迹,而他们有的是民族的脊梁,传承时代的伟大精神,催人奋进的浩然正气和博大的为国情怀。
无论是烈士赵占英,还是记实文学中许许多多的年轻战士,他们上战场的时候大都在二十出头,一个个都是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也有梦想和追求,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懂得生命的重要。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他们义无返顾的走向战场,冲锋陷阵,与敌人血战到底。前面有战友倒下了,他们来不及为战友悲伤,来不及掉眼泪,敌人还在疯狂,他们就得继续战斗,直到胜利的那一刻。胜利的那刻,可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无法分享,因为他们已长眠在那片土地上,永远的守望着祖国的南大门。
无数的英雄事迹、英雄壮举感染人,也不断的激励人。和这些英雄对比,现实中的每个人是多么的幸福和幸运。首先活着就很好,其次还能享受美好的生活,再次可以创造世界。很多时间就在想,为什么有这么好的存在,还是有人不知足,还是有人不努力,还是有人不奋发。英雄创造了平安的生活环境,值得珍惜的同时,更应感恩英雄。要把感恩英雄化为创业的动力,化为奋进新时代的实际行动,化为追逐梦想的干劲。
感恩英雄,怀念英雄,崇敬英雄,传承英雄精神,在时代的风头浪尖上做勇敢的弄潮儿。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