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
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是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课程
2.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3.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六种教学模式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
1、三个要素
(1)问题的选取和设计
(2)团队合作
(3)学生的反思
(二)基于项目的学习
主要环节:选择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成果交流--活动评价
(三)基于资源的学习
设计要点
(1)围绕一个主题
(2)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图的资源
(3)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步骤
(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
设计要点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2)分析任务,逐层分界点。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4)总结评价,加深对任务的理解。
(五)探究学习
五个阶段: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学习与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六)协作式学习
三个阶段:组内协作(建立小组--开展活动)--组间协作--师生协作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其他教学模式
教学游戏、智能导师、情景化教学、操作与练习、个性化学习、虚拟实验室
作为一个互联网老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1.昨天我和同事讨论一个话题,在互联网上当一个老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有人说是知识,有人说是品德,有人说是魅力,这当然都对了,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素质其实是四个字:精神饱满。
2.原因很简单,不要误解老师这个角色的本质,老师不是知识的注射器,不是你有知识,我带个盆来接就行。老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在某个方向探索的热情。其中当然就包括,你饱满的精神状态,让学生看到希望,让学生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3.我最近是越来越喜欢一个词,叫“体面”。这个词很难解释具体包括什么,但是人人心里都知道,什么样的形象,什么样的行为是体面的。
4.体面这个东西,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看见的人,现在可以没有,但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个精神饱满的体面人,让学生看到希望,这就是互联网上的好老师啊。
——罗振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