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中学政治课程 创新教学思维
徐 宏
关键词: 中学政治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教学思维 创新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加快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步伐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然后从教师角度出发,指出教师应该从四个方面来加快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步伐,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创新教学思维,以此来适应新课改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借以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战线大势所趋的洪流。因此,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模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适应时代的呼唤。
一、新课程标准改革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
中学政治是一门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由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使课堂气氛生硬、沉闷,再加上教学中所用的例子也大多是靠描述性的文字或简单的黑白图片来表现,因此,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综合能力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新课标的实施,使政治教材加大了拓展教材内容的来源和范围的力度,要求尽量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而且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这些都是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就可以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中学政治课程中,把本来生硬、死板的材料和图片等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动画、图片、音乐、视频等,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并带来活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
二、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具有潜在的优势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要求。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
1、信息技术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中学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用的例子较多,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将这些例子用描述性的文字或单调的图片表现出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而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内容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多种方式进行组合表现出来,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从感官上给学生以刺激,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网络资源特有的共享性、及时性和交流性
中学政治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课程,教学中所用的材料如果具有时代性,或者是学生熟悉的话,那在教学中就能引起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兴趣,而教材中的材料往往过于陈旧、单调,学生对此缺乏兴趣。网络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可以资源共享。从教师角度来看,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政治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最新资料和素材,而不至于重复教材中单调乏味的例子。而学生也可以在空闲时间上网浏览老师上课讲过的一些事例,加深对上课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oicq、学校的bbs、e_mail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解决教学上的一些疑问。
3、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将本来生硬死板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活泼,而且摆脱了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具有交互性。这种教学模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主动去获取知识,甚至是自我创造新的知识。
三、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思维,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
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现代化浪潮,由于观念陈旧落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很多地区和学校不肯购买仪器,或者买来摆样子供人参观,或者最多是用来开会、作报告、搞搞公开课,大部分教师与信息技术无缘;而有些地区和学校想搞,但又碍于经济实力,没有钱购买必需的仪器和设备,不能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个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现在,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许多地区和学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要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现代化浪潮,就必须不断更新传统教学观念;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就必须鼓励教师进行教研科研;要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设备,提升教学水平。这就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增加,这在客观上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是适应新课标改革的客观要求的,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模式。那么,作为这一整合的实施人——教师又应该怎么做才能适应这一大势呢?笔者根据多年的从教实践,觉得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碍于教学条件(比如传统的黑板教学),再加中学政治理论知识独有的抽象性和空洞性,所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仅仅是停留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而已。当然,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对于提高思维能力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全部潜能,能否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呢?答案是否定的。
随着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停留在积极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表现在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甚至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课件,用于上课。在学生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主动、自觉去获得知识。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充分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充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等。教师应在教学中扮演好这几种角色:引导者、合作者、讨论者、评价者。
(二)拓宽思路,创新教学思维
传统的教学总是存在这样一个弊病:为考而教。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根据每年的考试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甚至在教学过程中会反复强调:这是某年的期末考试的题目,大家一定要注意。那么在这种教学思路下,我们的中学教育往往变成应试教育,出现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跟我们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相符的。目前,随着新课标改革进程的深入,许多老师越来越觉得迷惘,尤其是现在教高一的老师,发现自己以前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似乎都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因为直到现在还不知道三年之后的高考是考什么,所以也就不知道应该教学生什么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当我们不知道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具体内容的时候,我们就教给学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在参与过程中,既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又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课堂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从而获得知识的升华。
(三)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师拥有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和基础。但是,作为教师还必须清楚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和资源共享性的特点,这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最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并进行交流。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对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潜在优势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在信息技术和中学政治课程整合中才能做到有矢放的,收放自如,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增强课件制作水平
一个课件做得质量如何,将会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如果仅仅是将课本的内容单调地以板书的形式投影出来,那对学生来说跟普通的课堂教学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要做一个高质量的课件,无论在内容设计、板面设计、内容链接等方面都要求具备较高的制作水平。对于相当一部分老师来说,以前碍于条件的限制,根本没有多少机会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算有时候要上公开课也只是从网上直接下载,然后略作修改就可以了。这样的课件并不能完全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而且纯粹靠下载的话,风险较大,万一网上没有你需要的课件呢?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勇于尝试,大胆摸索,尽量自己动手做课件,尽快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这样才能尽快适应新课标的改革,才能适应教学现代化的新形势。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一起努力。而作为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否顺利实现更是关系到我国新课改目标能否实现的大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思路,提高信息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这样才能真正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才能完成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标,才能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为祖国输送更多能力与知识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陆宏 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
3、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4、郎遇春《新课改下信息整合的实验“四性”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