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人物散文
读书 | 张骞与班超:丝绸之路上的孤独守望者

读书 | 张骞与班超:丝绸之路上的孤独守望者

作者: 月丫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14:27 被阅读191次
    《秦汉史》 王子今 著

    最近在读《秦汉史》,36万多字的精装本,方方正正,很厚的一本新编中国史,但是内容很浅,很好读,有点类似于高中的历史课本。内容很多都是以《后汉书》《史记》作为论点依据,按时间顺序,讲述秦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严谨但没有趣味性。

    当做历史知识普及类的书,也就看得比较潦草,在这本书里读到西汉的张骞与东汉的班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两者相差一百多年,在历史上,都曾留名于西域,都把汉王朝的威望与文化传播到西极之地。


    张骞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因出使西域之功,封博望候。

    西汉初年,汉中人张骞应王朝募集,率一百余人在建元二年(前139)出发西行,计划出击匈奴。途中被匈奴人拘禁,历时十年左右方得逃脱。张骞东返,途中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一年多。于元朔三年(前126)回到长安。张骞以前后十三年的艰难困苦为代价,出使西域,使中原人得到了前所未闻的关于西域的丰富知识,同时使汉王朝的声威和汉文化的影响,传播到了当时中原人世界观中的西极之地。

    张骞几十年间往来于西域,通过此行,加强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张骞之后,汉与西域的通使往来十分频繁,民间商贸也得到发展。张骞因远行出使的经历,在西域地区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的汉使多称他为“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传说许多西域物产,如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都是由张骞传入中原。张骞对正式开通丝绸之路的首功,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唐诗中,“博望侯”已经成为英雄主义的文化象征,并且被看作当时时代精神的典型代表。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诗写道:“寻源博望侯……长驱背陇头。”“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轻生殉知已,非是为身谋。”也有将张骞事迹作为某种政治品格的典范的,如张说《将赴朔方军应制》诗:胆由忠作伴,心固道为邻。剑舞轻离别,歌酣忘苦辛。从来思博望,许国不谋身。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少时家贫,但有“当封侯万里之外”之志。后弃文从军,出击匈奴、又使西域、平定五十余国,以功封定远侯。常驻关外三十余载。保护边关,维护和平,加强了汉王朝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班超在西域从事外交、军事活动三十一年,他以艰苦的人生实践,推进了汉文化在西北方向的传播,他宽简为政,团结吏土,人心向附,威望甚高。

    年老后的班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请求回归中原,其中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等语,言辞十分恳切。班超的妹妹班昭也上书,请求准许班超回乡。其中写道,班超以一身转侧绝域,往来各国宣扬汉王朝的国威,至今已经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当初相随的友伴,也都已经亡故。衰老被病,头发尽白,两手麻痹,耳目迟钝,手扶木杖方能够勉强前行。汉和帝为她的言辞所感动,终于准许班超返回内地。班超于永元十四年(102)回到洛阳,同年九月病逝,时年七十一岁。

    唐人胡曾《玉门关》诗写道:“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从军行》诗:“暮雪连青海,阴云覆白山。可怜班定远,出入玉门关”。班超在西域的军事外交实践,使这一地区和中原的联系空前密切,为东西文化的交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做的是平常人所不能做的,所收获的也是平常人不能企及的。荣誉等身的背后是妻离子散,远离家国的无奈与思愁,英雄从来都是孤独的。他们都为汉王朝的文化与通商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年迈古稀,荣归故里,但英雄已老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文章目录:月丫读书 首页

    上一篇:爱笑的女孩 | 写给最爱的妹妹 

    下一篇:书单 | 推荐几套7-14岁儿童的历史读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张骞与班超:丝绸之路上的孤独守望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lm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