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这样的感受没?有很多时候,心情难受的不想和任何人说话,感觉压力特别大,但是又无从释放,无处缓解。甚至有时会觉得,身边人的言语行为都是针对你,他们的好心问候也会带来你情绪的激烈应对.......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段时间,由于疫情影响,只能蜗居家中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焦虑,恐慌,抑郁.......由于这种情绪的困扰存在普遍性,各处心理咨询的热线被打爆,心理纾解的直播参与人数也暴增。甚至有人称今年将会是心理咨询元年。
其实,这是有一定数据支撑依据的。据统计数据显示,现代人犯情绪焦虑、抑郁的人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这次的疫情更是加速了我国心理有问题的人群的扩散速度。
早在2017年,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表明,全球已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全球平均发病率为4.4%,近10年来患者增速约18%。WHO预测2020年,全世界受抑郁困扰的人群发病率将明显上升,抑郁症上升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
据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教授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研究文章表明,中国估算有超过9500万人具有抑郁症方面的问题,而其中,女性抑郁症患者占65%,并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有67%的患者年龄在35岁以上。而这个北大第六医院,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北京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精神卫生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数据只能作为参考,而且能承认自己罹患抑郁症并接受医院正规治疗的人数不足7%。也就是说,你不知道周围的某某到底有没有患抑郁症,但是我们把数据作为趋势的分析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现在身患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待在家里不出门会导致心理问题增多?
为什么我们感觉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出现了心理问题?而且女生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珍·特温吉(Jean Twenge)2017年出版的《i一代》(iGen)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对年轻一代造成的心理问题有着直接影响,尤其对女性更是有强相关的负面影响。不同于男性之间的物理攻击,女性敏感的神经更加在意存在感和周围人的认可度和交流。
由于敏感人群的这一特点,因此这些人们特别是女性,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更多的用于社交网络,通过窥探别人的社交圈,会不自觉地和自己的现状进行比较,反思为什么差不多的人现在差距会这么大,因此很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的心理。而这种抑郁的产生概率会随着每天看手机的时长增加而增加。
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的人没有办法出门,为了维持对社会信息的把握,人们只好把注意力和时间花到网络和手机上。而信息爆炸,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标题党消息,谣言和不实的言论在各个平台朋友圈吸人眼球。于是对疾病的恐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会逐渐蔓延,此时又没有一些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健身运动、读纸质书的排解,人们缺少对自己心理现象的纾解意识,家庭的氛围陷入悲观消极,健康的人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而我们的孩子们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户外时间越来越少,课越上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家长们潜意识给他们构造的安全防护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孩子们周围的不安全因素影响,也很容易造成过度保护的消极影响。
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和格雷格·卢加诺夫(Greg Lukianoff)在2018年出版的新书《被娇养的美国心灵》(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中提到,由于现在的环境过于强调安全和保护,孩子们的心理年龄呈现低龄化。表现在如今的孩子在18岁的时候,心理年龄平均只有过去的15岁的水平,因此这些孩子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过度敏感。他们从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不安全,却总是看什么东西都认为不安全。
对于海特和卢加诺夫提到的这个观点,我颇为认同。由于家庭的原因,我们对孩子呵护有加。而我的大宝就是个特别敏感的孩子,她很容易就陷入情绪失控,动不动就放声大哭。有时候肚子疼都会忧伤半天,担心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如何避免抑郁?如何让心理问题能够得到纾解?也许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无论如何,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