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的营地活动,我还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大家都叫她长官,我喜欢叫她官官,在我们传统的习俗里,一般对于亲近的,喜欢的人都会叫叠字,这样子听起来会比较亲切,这也是一个让我佩服的女孩子,让所有的辅导员都会喜欢的女孩子。
她今年9岁,独立跟着我们一起参加了两个七天的营,加上中间的路程中转,大概有十七八天,这十七八天的时间了,没有父母在身边,都是一个人跟着我们从广州到湖南,再到阳朔,桂林,三亚,最后是敦煌,一路下来,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次哭闹,有着完全不同于这个年龄的成熟与独立。
在第一个营中,她是整个团队中年龄最小、个头最小的,同时也是团队里问题最少,最听话的那个。但是她的听话又并非是那种木讷的听话,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说的时候安安静静,表现的像个乖乖女一样。反而是那种特别积极,每天好像是有花不完的精力的人,该吃吃该喝喝,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开玩笑的时候开玩笑,该和孩子们玩的时候就和孩子们玩。
她跟着我们一起坐过长达六个小时的大巴,在深夜里穿行;她和我们一起在海岛看过日出,在不到五点半的黎明;她和我们一起天不亮的时候爬过鸣沙山,小小的身躯背着大大的书包,一步一个脚印,不用谁人的搀扶;她和我们一起走完徒步六十公里,哪怕中间妈妈脚不舒服上车,但是她依然坚持走完……
与很多小孩子相比,她比他们更加的独立。别的孩子有哥哥,有爸妈,妈妈一去,立马就围着妈妈,然后那些妈妈也会去房间给孩子收拾屋子,洗衣服,但是她妈妈去的时候,她也还是一个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与很多的大孩子相比,她更加的自律。很多人以为自己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想,便有了独立的人格,便可以独立行事,可是完全不考虑事情的后果与对别人的影响。他们把逃课当荣耀,把迟到当便饭,把约定的时间当耳旁风理所当然的躺在酒店里睡觉,然后大言不惭的说;“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很累,我知道我们这样不对,可是再来一次我们依旧会如此。”可是他们完全没有关注到,有一个小朋友和他们一样的经历着这一切,却认真积极的完成了这一切。她没有迟到过一次,没有一次清点人的时候是不在的,没有一次布置了任务是没有完成的。
我尊重个体性格、习惯等等的差异,也并不是要批判谁,只是我觉得她给我很大的震撼和警醒,在我所经历的周遭中,我在做着那些大孩子做的事还是做着官官做的事?
那她是不是永远一直开心,没有烦恼?当然也不是。她也会因为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而失落,因为别人提出的活动不想参加而抗拒,因为别的小孩子不懂事受委屈而落泪,可是她从来不给别人添麻烦,不会因为自己失落去影响团队的进展,第二天又是开开心心的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可能你会说小孩的烦恼好处理,和成人不一样。我想说当然不一样,因为你的年纪、阅历就不一样,拉回到同样的年纪你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若是不同年纪,作为成人,你有更多的选择权,可是你是否能这样管好自己,能否这样自律?我想这需要划问好,比较一定是控制变量。烦恼都是一样的,10岁的时候会因为吃不到雪糕而伤心,15岁会因为丢了自行车而慌张,20岁会因为丢了手机而伤心,可是四五十岁的时候,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们不能用四十岁的年纪去看待十岁的烦恼,可是每个烦恼在当下那个年龄都是一样天大的事情。
很多次我都很好奇,是什么样的父母,能够教育出这样的孩子?所以我有空就会拉着官官聊天,同时也采访了很多的孩子,最终我验证了一个我同事三年多得出来的一个经验(我们带一个营,聊天的时候分享给我的):你会发现那些性格健康,表现的积极活泼的这些孩子,在家都一定是更喜欢父亲,和父亲的关系更好。
我问了官官,确实如此。她觉得爸爸更好“骗”,坑钱的时候更容易一点。我想爸爸一定不是更好骗,看不懂女儿的套路,可是他更有让孩子喜欢的方法。而那些我前面写过的孩子,大多都是父亲角色有很大的缺失,或者是扮演的很失败,孩子对父亲很少有尊重。这让作为男性的我,意识到做父亲身上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我想,这就是我这么喜欢这个孩子的原因吧,喜欢在她身上看到的情绪稳定,积极自律的样子,不给别人添麻烦;也喜欢从她身上,给我带来的启发和警醒,快乐与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