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的著作中明确提出:“操纵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许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怎样以爱的名义教会了孩子学会操纵。”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操纵大人背后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第一 父母经常妥协孩子的要求,而非需求。
纯洁无辜的孩子其实个个是情感操纵者,他们的智商和情商是惊人的,他们很会审时度势,他们基本能操纵父母的情感以达到知道自己的目的。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吸引大人的关注,他们早就学会了操控家长的游戏,并且屡试不爽,他们知道自己只要一哭父母嘴里的不好就会变成“好好好”。比如:睡觉前,已经与孩子讲好只讲一个故事,然而讲完一个后,孩子却一再要求再讲一个,这个时候我们为了让孩子开心的睡觉常常会对孩子作出了让步。这样孩子就形成了错误观念:若无法满足要求时,只要恳求父母的时间足够长,或者一哭闹就会达到目的。造成他们误以为只有父母不断满足自己要求时,自己才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第二 孩子的需求长时间没有被大人满足后,让孩子产生了报复手段。
有时候,大人因为孩子小或者不会表达,往往很容易忽略孩子真正的需求。比如说,家里二宝出生之后,大宝往往就会感受到被忽略。
第三 孩子缺乏信心造成的。
由于孩子不知道还有双赢的解决办法,没有学过怎么清楚说出自己的情绪并表达需求。
看了这本书后,发现自己的小孩最近已经明显出现操纵的状况,而自己之前还并未察觉,误认为所有的小孩子都这样,近日最典型问题就是:到吃饭时间孩子不让我吃饭(要求过会再让我吃),后来抢走我的碗筷、不让我换衣服等等.......,要求按照他的想法来做,否则就大哭大闹不止,一哭就是1小时左右。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还好我最近刚好学习了正面管教,我于是俯下身子对小孩说:
宝贝,妈妈犯了一个错误,我原以为不断的满足你的要求是在表达我对你的爱,实际我在教会了你放纵这个糟糕的行为,让你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了,妈妈很担心你,接下来你愿意跟我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通过本书我学习到以下几个应对方法:
第一 当你意识到孩子,正在操纵你的时候。
你要学会说不,和善而坚定的坚持你的决定。同时,拥抱着说“不会”非常的有效,并且说:“让我们花时间平静下来”。或者试试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让孩子知道你在乎她,但不会被他操纵。直接了当的对孩子说出自己的要求后,不和他们博弈,而是通过说:“我会等待一个尊重的方式提出要求”来回应。
第二 关注解决问题。
对孩子说出事实真相,比如说:“在我听起来,你好像在试图通过恳求(发脾气,撒谎)来操纵我。以前我允许了这种方法,现在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双赢的解决办法,对此你有什么更好的主意吗?”
可以通过家庭会议,头脑风暴,日常惯例等方式教会孩子积极面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按照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去解决就OK啦。
第三教会孩子明确表达需求及感受。
一个人的感受,长时间被压抑,就会变成其他的方式去宣泄。诚实面对自己的感受,进而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样的话,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对于小点的孩子,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来慢慢引导,先能描述情绪,进而反思情绪。
第四通过讲故事或绘本的方式来进行引导。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怎么给孩子讲,孩子才会听?
最近我的孩子总是动不动就发脾气,情绪管理方面做得很差,感觉一天中几乎都能听见他的哭声。期初,孩子发脾气后,待他安静点的时候我总会耐心的与孩子讲道理,然而效果并不好,孩子总是很抗拒,孩子只是固执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面对完全无法沟通,又打不得,骂不得的孩子,有种方法特别有用!那就是别讲道理,讲故事、讲绘本!没有人愿意听说教,但所有人都喜欢听故事,同样一个故事,孩子却愿意反反复复听。
于是,比如我这段时间打算讲解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我就利用睡觉前的故事时间,拿出绘本《妈妈,我真的很生气》,发现孩子读完后秒懂,知道再次出现情绪时,应该怎么表达并知道怎么做,原来是因为自己之前没用他们能懂的方式与他对话,我只是站在了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接下来带娃的日常生活中,绘本、自己编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将是我的主要方式,它们将帮了我不少忙,省不少力气,让带娃这件事变得不那么累,反倒是有趣有爱。
网友评论